深港惠協同 大灣區明珠串起發展新鏈

黃少康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主席
在粵港澳大灣區蓬勃發展的浪潮之下,香港、深圳、惠州三地宛如三顆耀眼明珠,各具獨特光芒,又蘊藏攜手共進、締造輝煌的無限潛能。如何巧妙將三地優勢融合碰撞出發展的璀璨火花,是當下灣區建設的關鍵命題。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擁有高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完備的金融體系以及頂尖的專業服務人才。其在全球資本流動、國際貿易規則運用方面的經驗,宛如一座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深圳則是科技創新的急先鋒,從電子資訊到生物醫藥,從人工智能到新能源,諸多前沿領域都有深圳企業衝鋒陷陣的身影,強大的研發能力與高效的產業轉化機制,使其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高地;惠州土地資源相對充裕,產業基礎扎實,在石化、能源等領域優勢顯著,且生態環境優美,是產業承載與拓展生活空間的理想之地。
產業協同是深港惠深度合作的核心引擎。香港的金融資本可精准對接深圳創新企業的資金需求,助力科技成果從實驗室邁向生產線,走向全球市場。例如,為那些處於成長期、潛力巨大但資金短缺的深圳科創公司提供上市融資輔導、風險投資引入等金融服務,讓創新不再受困於資金瓶頸。同時,深圳成熟的科技產業可以向惠州有序梯度轉移,發揮惠州的成本優勢,延長產業鏈條。像電子資訊產業,深圳專注於高端晶片研發、核心軟體設計等高附加值環節,將零部件製造、組裝等環節布局在惠州,既為深圳騰出寶貴空間聚焦前沿突破,又帶動惠州產業升級,形成區域產業閉環,提升整體競爭力。
加快深港惠之間的軌道交通建設,讓通勤時間大幅縮短,人員、物資流通暢行無阻。如「深惠城際」等線路的推進,使得居住在惠州、工作在深圳成為更多人的便捷選擇,緩解深圳住房壓力,也為惠州導入人才流量。而港深西部快軌一旦建成,香港與深圳西部、乃至延伸至惠州的產業園區將無縫對接,國際物流、貿易往來能在當日完成多頻次周轉,強化區域聯動時效。
在生態與文旅融合方面,三地同樣大有可為。惠州的羅浮山、巽寮灣等自然景觀與香港的都市風情、深圳的主題公園文化相映成趣。聯合開發旅遊線路,遊客既能在香港體驗國際都市購物狂歡,又能奔赴深圳感受科技魅力,再到惠州享受山水休閒,打造「一程多站」式旅遊體驗,吸引全球遊客,讓旅遊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也為大灣區文化交流搭建流動舞台。
當然,協同之路挑戰重重,政策銜接、利益分配、區域規劃協調等問題亟待破解。但只要三地秉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之心,以制度創新打破壁壘,用戰略眼光謀篇布局,深港惠必將匯聚成磅礴力量,在大灣區藍圖上勾勒出經濟繁榮、生態宜居、社會和諧的畫卷,成為世界城市群協同發展的典範標杆,向全球展現中國城市集群發展的智慧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