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削資研節流 理大:仍會招兵買馬

●理大一眾高層分享新一年的願景,並將許願卡掛上「理大許願樹」。 理大圖片
●理大一眾高層分享新一年的願景,並將許願卡掛上「理大許願樹」。 理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鍾健文)香港特區政府面臨千億財赤,教育開支被點名成為節流項目之一。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林大輝昨日表示,對削資有心理準備,會與特區政府共同進退、甘苦與共,「有粥食粥,有飯食飯」,「但食飯的孩子當然成長好過食粥的孩子」,故希望削幅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理大昨日舉行新春傳媒午宴,由林大輝和校長滕錦光聯同一眾管理層介紹理大發展大計。對特區政府表明將削減教育開支,林大輝相信特區政府明白「再窮也不能窮教育」,而院校愈早知道便可愈早部署。

  他坦言,減少撥款對教育肯定有影響,但大學不會停下步伐,會繼續招兵買馬,並研究節流方法。有其他院校近日表態指削減3%至5%撥款屬可接受,林大輝指「別人的3%和我們的3%不一樣」。

  被問及會否透過增收授課式研究生、提高非本地生學費以彌補削資的影響,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回應指,增收學生可提高學費收入,但若不增聘教師會影響課程質素,令大學的國際排名受影響,需要作出平衡。

  理大副校長(教學)黃國賢補充,大學每年均會檢視非本地生學費,現時學費可收回成本。目前該校整體非本地生比例約兩成多,要等2027年九龍塘及何文田學生宿舍落成,才有望將非本地生比例提高至40%上限。

  有信心辦成醫學院

  距離提交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建議書的期限餘下約一個月,滕錦光表示,已經完成草擬,內容上會精益求精,而專家委員會、教學模式、課程設計及資金來源等都十分重要,校方會在建議書詳細交代,又對成功爭取開辦充滿信心。

  他表示,理大在醫療方面已有45年辦學經驗,為香港醫療產業培養逾5萬名畢業生,是大學堅實的基礎,若能開辦醫學院,進行醫工結合,將使其成為全面「全生命周期」的醫療教學機構。同時,理大擁有約1,300名醫療相關教研人員和90多個實驗室,均可用於培訓醫科生,「性價比是好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