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須勇於尋求突破 深化大灣區產業聯動


  馬煒喬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 尖沙咀西關愛隊隊長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進行調研,就香港在新形勢下進一步識變應變求變、加快改革促興和進一步加強粵港合作、更好融入大灣區進行深入交流。夏寶龍主任此行充分彰顯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高度重視,並為香港深化與大灣區的產業聯動、發揮北部都會區及河套區戰略價值,推動經濟轉型與科技創新提供明確方向,為工商界帶來重要啟示,堅定了香港工商界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信心與決心。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雄厚的科研基礎,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成熟資本、商業體系,這些都是推動創新的必要條件;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途徑,能夠最大程度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近年來,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粵港合作,在經濟、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特別是在國家有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建設戰略的引領下,大灣區已經成為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開放水平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區域之一。

  香港作為細小的外向型經濟體,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每一次的騰飛都是克服重重困難,香港各界不能只是「吃老本」,也不應畏懼求變,而是必須勇於尋求突破,拆牆鬆綁,從變局中因時制宜以創新思維推動創新改革開新路,主動打破固有的利益藩籬,銳意改革積極作為,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在此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全力抓緊機遇,進一步營造有利營商的環境,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國家發展策略,把握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新機遇,推動產業多元發展,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

  在筆者看來,現屆特區政府在中央的支持下,積極作為、勇於擔當,香港依然擁有獨特地位和優勢。但傳統優勢不是一成不變的,「金字招牌」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要在改革和發展中去鞏固、去提升,順時而為、順勢而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又是大灣區一員,各行各業只要抓緊定位,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與功能,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攜手創新產業,未來機遇無限。「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是推動創科以至產業多元化發展的重要基地,香港工商界和企業家們應該運用好各方面的優勢,加強港深、大灣區協同發展,繼續發揮推動經濟發展主力軍作用,展現更強烈的愛國情懷,齊心協作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促進香港與大灣區的高質量經濟合作,加快國家製造業現代化建設。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各部門要加強協調和溝通,克服兩地因為發展歷程、機制制度的差異,敢於嘗試和突破,以目標為本,勇於作為,善於做事,讓「東方之珠」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