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申逾47億元建東涌基礎設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發展局為發展東涌新市鎮的第二階段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向立法會申請逾47.58億元,包括在東涌東休憩用地興建長約1.8公里的海濱長廊;興建面積約1.6公頃的單車公園暨極限運動場及毗連的休憩處;以及為面積約6.7公頃的休憩用地提供綠化及園景設施等相關工程。
議員憂泊車位不足
在昨日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上,多名議員關注單車公園暨極限運動場,僅提供60個泊車位的公眾停車場,未必可滿足需求。局方表示,單車公園主要為區內「自駕單車」居民服務,相信大部分使用者不會駕車前往。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珮玲解釋,單車公園目標是服務東涌以至離島區居民,預計東涌居民會踩單車前往,駕車並非唯一前往公園的途徑。鄰近的小蠔灣日後會增設商場,可提供更多泊車位。
建沿岸設施不會污染河水
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處長胡國源表示,這次東涌河工程主要是沿岸公園設施,不涉及河床,因此不會影響河水生態。在進行工程時,會以磚牆和鐵絲網阻隔,污水不能直排河床,必須集中在集水區,經過淨化處理後,才在指定排水口排出,確保不會污染河水。
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歡迎相關規劃,但關注能否如期完成工程,以及他注意到部分工程由港鐵負責,詢問發展局如何督促工期。何珮玲回應時表示,港鐵負責的工程位於地鐵工程附近,包括100米的海濱長廊等,只佔總工程約16.5%,交給港鐵負責是考慮到工程銜接便利。局方會跟港鐵協商,盡量壓低造價,以及督促按期完工。
胡國源表示,相關十字路口現時已頗為繁忙,交通影響評估顯示,到2029年,東涌新市鎮兩個主要路口的剩餘容量少於15%,路口將會非常繁忙,因此有迫切需要興建行人天橋,方便鄰近私人屋苑居民前往商場、學校,避免影響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