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吸引科創人才可借鏡杭州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國產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橫空面世,不但震驚國際,香港的金融市場也因科技股被唱好氣氛下,連日以來連升數千點,一洗頹氣。香港一直標榜發展高新科技,2017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的重要批示,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確立了香港發展的新定位,指明了香港創科發展的新方向,賦予了香港創科發展的新機遇,惟過去數年本港在創科發展,相對內地科創的成績卻望塵莫及,香港必須急起直追才能趕上步履。

  在內地,杭州被公認為高新科技發展的搖籃。短短幾年間,這個本來以旅遊經濟為主的城市,轉營發展創科的成功經驗,很值得香港借鏡。杭州政府近年來通過一系列創新政策和戰略規劃,積極吸引科技人才,推動城市向科技創新中心轉型。由杭州政府帶動頂層設計與戰略定位,將數字經濟作為核心產業,打造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業集群,為科技人才提供廣闊的產業平台。同時重點發展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和雲城,集聚阿里巴巴、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等機構,形成「創新策源地」。

  杭州最重要是成功推動人才引進專項計劃,針對頂尖人才(如院士、諾獎得主)給予最高1億元項目資助,並提供團隊支持。高層次人才亦提供住房補貼、創業資助,購房補貼由20萬至800萬元。生活津貼,博士畢業生5年最高10萬元。引進海外人才更加大手筆,高層次創業團隊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

  除上述之外,杭州政府還有創業支持與資金保障;生活配套與便利化服務;落戶政策放寬;人才專項住房;教育醫療優化等。正正因為這些具體而具吸引力的政策,2022年,杭州新增35歲以下大學生36.4萬人,連續多年人才淨流入率居全國前列,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27%,科技型企業數量突破10萬家。

  吸引科創人才,本港近年也有相類似政策,但全面性和吸引力就不如杭州。杭州通過「產業+政策+生態」的組合拳,構建了從資金支持到生活保障的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其核心邏輯是以數字經濟為牽引,將政策紅利轉化為人才創新動力,形成對科技人才的持續吸引力,這些都很值得特區政府參考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