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短訊真釣魚 偽基站騙徒被捕

警一周接28市民舉報 1人中招失2.2萬元
為堵截詐騙短訊,通訊事務管理辦公室自2023年底起實施「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發送短訊會有「#」號開頭,以供本地用戶識別。過去一周,有騙徒利用「偽基站」冒充認證的機構發送「釣魚」詐騙短訊,警方最少接獲28名市民舉報,有人中招失逾2萬元。警方網罪科經調查,揭發有騙徒租用客貨車,在車上設置「偽基站」發送詐騙短訊,並於周一(17日)在旺角截停一輛客貨車,拘捕一名青年及檢獲無線電干擾器等器材,相信他利用「偽基站」發送萬計短訊,正追查他購買「偽基站」設備的途徑。
被捕青年姓蘇(23歲),報稱任職送貨工人,將被落案起訴涉嫌「串謀詐騙」。警方昨日公布破案經過時表示,自本月11日開始,先後有28名市民透過報案室、防騙視伏器、防騙易熱線及通訊辦等向警方舉報指,收到偽冒政府部門、速遞公司及網上支付系統的詐騙短訊,內容附有「釣魚」網站連結,而發送人名稱以「#」號作開首,企圖誤導市民有關短訊是由已認證公司或機構發出,其中一名市民開啟短訊內「釣魚」網站連結及提供信用卡資訊,導致損失約2.2萬元。
租車四處遊走避偵測
警方隨即聯同通訊辦及電訊商積極跟進調查,網罪科探員經調查,鎖定一名涉案本地青年,並展開部署。
案情顯示,周一(17日)下午1時許,涉案青年與一名中年男子透過網約平台租用客貨車,要求由流浮山出發途經東涌、旺角、天水圍,再折返流浮山,預約3小時,並在東涌搬來一批電腦、接收器及電路板等物品上車。客貨車由東涌駛至朗豪坊的30分鐘車程中,司機聽到中年男子不斷指導青年接收器的用法,司機懷疑涉及違法行為,途中不斷暗中向工會求助。
當客貨車到達朗豪坊後,中年男子離開,司機乘機向青年查詢是否正進行違法事件,青年聲稱收取1,500元報酬辦事。涉案青年見中年男子一段時間仍未返回,曾致電尋找,對方建議客貨車先在附近一帶「兜圈」,司機聞言拒絕,並拖延時間等候工會人員。
未幾,多名探員追蹤而至,迅速包圍客貨車拘捕青年,檢獲正在運作的「偽基站」及兩部手提電話。初步調查,相信有不法分子在網上社交平台租車,在客貨車安裝發射裝置,並四處「打游擊」逃避偵測。
另一方面,客貨車司機因懷疑客人涉及違法行為,已不斷向工會求助,最後在輕型貨車司機協會副主席楊志卓與律師交涉下,警方當晚准許司機及其客貨車離去。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首席規管事務經理盧子謙表示,現階段未知該「偽基站」的實際功率,一般不會太大,否則會被電訊商監測到。通訊辦已要求各流動網絡營辦商加強監察網絡異常信號,一旦發現再有可疑情況,通訊辦會迅速與警方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