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料修例助提升膠樽回收率
環境及生態局擬修例將生產者責任制擴展至飲品膠樽、紙包飲品盒等,指定退還點須為每個塑膠容器及紙包盒提供不少於0.1港元回贈,爭取在計劃推出後6年至8年將回收率分別提升至75%及50%。有膠樽回收商昨日邀請傳媒參觀回收場,負責人表示目前回收業最大難點是消費者缺乏經濟誘因將廢棄膠樽進行回收,但特區政府修例後,將有助提升整體回收量,並相信回收場有能力處理。
位於屯門環保園的塑新生有限公司是全港首個,也是唯一食品級塑膠工廠,膠樽在經過處理後可以製成再生膠樽及其他日常用品。全港現時塑膠飲料樽回收率只有14%,回收率太低是該公司目前最大的困境,負責人指現時每月能處理400噸膠樽,但最高上限其實可達到每月1,200噸。
塑新生有限公司總經理Alfred Weston表示,其工廠有能力處理香港至少50%的已使用塑膠樽,「我們這裏可以進行高標準食品物級塑膠回收,我認為政府的角色是要確保膠樽能送到合適的回收商,以及就回收商業務訂立清晰法規。」他表示,倘政府推行計劃要求回收率達到30%,按照同等比例計算,每月該公司能回收到800噸廢棄膠樽,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收不到塑膠飲料樽的問題,就算香港回收率達到第四階段的75%,公司亦有信心有能力處理。
非牟利組織免「廢」暢飲項目主任陳寶琼表示,為了生產者責任制立法,組織由2021年起推出兩項回收相關計劃,包括社區回收計劃,與目前正在進行的社區試驗計劃「天天樂回收」,活動以4元一公斤的回贈方式,讓回收站點每日可以回收約60公斤塑膠樽,截至去年12月已經回收402噸塑膠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