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策略/30歲以下一人申公屋跌六成
房委會昨日公布2024年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分析,表示公屋輪候冊的一般申請持續下降,去年底公屋輪候冊上有11.86萬宗一般申請,較2020年9月底最高位的15.64萬宗減少24%,其中30歲以下的一般申請跌幅更為顯著,由1.56萬宗下跌52%至7600宗;30歲以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亦由7.45萬宗大幅下跌58%至3.17萬宗。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認為,青年人申請公屋數字下跌,可見越來越多青年對自己的期許更高、目標也更高。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分析指出,申請數字下降,或是由於部分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由於收入增加,已跌出公屋網,部分家庭申請者則已透過購入資助出售房屋等成功「上車」,政府可透過分析相關數字,掌握具體情況,以調整公營房屋供應策略,讓市民有更多選擇。
房委會表示,去年有2.11萬宗公屋申請成功「上樓」,較前年上升54%,其中8600宗獲編配新單位,主要入住大埔富蝶邨、青衣長青邨、屯門業旺邨及屯門顯發邨等新落成屋邨。
新界區將更快獲配單位
房委會又提到,在輪候冊上的一般申請者,約1/4揀新界區,由於新界公屋單位供應多,新界區公屋申請者的輪候時間,一般較市區或擴展市區的申請者平均短約一年半(詳見列表)。未來五年,新界區將持續有較多新公屋單位落成,加上現時新界區申請者的輪候時間較短,選擇新界區作為編配公屋的區域將更快獲編配單位。展望未來,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會上升,預計2025年內將會有較多位於市區及擴展市區的新公屋單位落成及陸續入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在2025年下半年或出現波動。\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