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集/DeepSeek眼中的「大川集」\利 貞
DeepSeek眼中的「大川集」是怎樣的?
經過三十秒「深度思考」,針對「搜索《大公報》專欄『大川集』所有文章,總結作者的寫作風格和規律」這一問題,DeepSeek便給出了洋洋灑灑一千五百字的分析,涵蓋「主題多樣性與社會關懷」、「敘事風格與結構特點」、「文化與藝術的深度連結」、「語言風格與情感表達」、「寫作規律總結」和「總結」六大方面。篇幅所限,僅將「總結」摘錄如下:
「利貞的『大川集』專欄以多元主題、細膩敘事和跨領域視角為特色,既能引發讀者對社會議題的反思,也能深入淺出地解析藝術與文化的複雜性。其寫作風格融合感性共情與理性分析,並通過結構化的邏輯鏈和生動的語言表達,形成獨特的個人標籤。」
我將此前已經見報的專欄稿交給DeepSeek,請它嘗試「潤色」和「修改」,儘管相比起市面上其他的AI,DeepSeek已經展現出極為強大的中文處理優勢,但依然會以AI特有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消減寫作的個人特色。這種感覺有些「玄妙」,或許是「武無第二,文無第一」的AI時代變體吧。目前AI對於寫作而言,更多的幫助,是在思路層面的拓展以及資料層面的補充,在具體措辭方面,還是要堅持自己的表達。說到底,AI提供的「建議」,實質上是網絡上其他人表達的綜合和歸納,只有自己寫的才是自己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