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拉人類一把\胡一峰
前幾天,登山助力機器人在泰山試用,上了熱搜。從網傳圖片看,說它是「機器人」,其實類似科幻電影中的「機械裝甲」,屬於外骨骼機器人的一種。看到接受採訪的試用者說:「戴上之後,感覺像是有人在拉着我上山」,我想起老電影《南征北戰》裏的經典台詞「拉兄弟一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需要機器人「拉一把」了。
無獨有偶,這兩天又看到一則新聞:日本的科研團隊設計了一種機械手外骨骼,可以幫助鋼琴家以超越自身極限的速度快速彈奏。有意思的是,經歷了這種機械手訓練的鋼琴家,移除外骨骼之後,肉手彈奏琴鍵也變得更快了。我不知道登山機器人是否也有訓練肌肉和神經的能力,但鋼琴機械手的例子似已可以說明。這類外骨骼雖是助力工具,但它們和跑鞋、手套之類的「老工具」不可同日而語,不僅在於外骨骼的效能更強,而且在於它具有改變人類肢體的能力。
那篇彈鋼琴機械手的報道特意強調了它對彈奏「天花板」的突破。肉體和精神無法分割,我們在觀念和審美領域的想像,實際上以肉體極限為疆界,比如手速的限制劃定了鋼琴音樂的邊界,有了外骨骼的幫忙,一種以前沒有聽到過的音樂有可能橫空出世。或許有人對此擔憂或反感,古訓有云「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為其漸近自然」,但我想,人性中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接納力會促使我們,特別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年輕人」慢慢習慣、欣賞在外骨骼幫助下的活動,以及由此而來的文化創造。
或許用不了多久,外骨骼的商店會開到我們家門口,而我們也會像買鞋一樣經常去逛一逛,給自己的手腳來上一套新裝備,從而解鎖更強的力量、更快的速度和更巧的技能。主動伸出手,請機器人拉我們一把,這事兒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