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設/專家:徹底整治「遠洋捕撈」執法亂象

  近年來,異地趨利執法、跨區域「遠洋捕撈」執法、「抓商引資」、「近海垂釣」涉企執法等現象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諸多企業家對此聞之色變。

  「從根源上來說,跨區域趨利性執法頻發還是執法權力缺乏監督約束,缺乏有效的責任追究機制,執法權力若不受有效監督,便容易滋生濫用和腐敗。」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企業權益保護辦公室相關負責人18日向大公報表示,遏制「遠洋捕撈」現象關鍵在於司法體制改革,建議進一步強化司法保障,改革罰沒返還制度,實行罰繳分離,從源頭上遏制趨利執法衝動。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稅收收入174972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下降3.4%;非稅收入44730億元,比上年增長25.4%。

  過度行政處罰挫傷企業信心

  「社會各界、百姓議論最多的是,非稅收入高速增長對行政機關執法公正、公平產生疑問,並對創建法治政府推進的反思。」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專家諮詢委員,民建青海省委會參政議政、經濟專委會原副主任張正興指出,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及政策規章機制未健全,政府各部門依法辦事效能水平未得到提升,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開展。建議完善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及政策規章「問政」機制,督促政府各部門履行職責,辦理事宜中注重務實求真效能,讓企業和百姓帶來福祉。

  他進一步表示,過度行政處罰挫傷企業和個人對政府信心、信賴,並影響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建議加快推進法治行政機關建設,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範圍,並引進第三方對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行政和法治誠信建設情況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專家表示,趨利性執法亂象沉疴已久,建議國家開展趨利性執法專項整治行動,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整頓,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徹底整治「遠洋捕撈」執法亂象,重塑良好的法治和營商環境。\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郭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