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職滿月 美國內外大震盪

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20日開啟第二任期,他以「顛覆性的內政改革」和「交易式外交」給美國內外帶來衝擊。特朗普上任一個月內,簽署多個行政命令,涉及加徵關稅、打擊非法移民、裁撤聯邦機構等多項領域的一系列措施,製造巨大混亂。在外交議題上,特朗普堅持「美國優先」,威脅對盟友加徵關稅,退出多個國際組織;肆無忌憚地宣示其領土擴張主義,對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虎視眈眈;揚言美國將接收加沙;撇開烏克蘭和歐洲與俄羅斯商談俄烏和平計劃,令世界震驚。
揮舞關稅大棒 損害全球經濟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路透社報道:特朗普一上任,就迫不及待向多國徵收關稅。從2月1日開始,他已經宣布向墨西哥、加拿大商品加徵25%的關稅,對進口的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對所有美國進口鋼鐵和鋁徵收25%的關稅。特朗普還計劃從4月開始對每個外國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以及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
美國肆意揮舞「關稅大棒」的做法受到多國政商界人士批評,稱這種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做法可能引發廣泛的貿易戰,最終損害全球經濟。
特朗普的關稅措施「不分敵友」,同時向全球多國「開火」,引發盟友激烈反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表示,美國關稅措施「不可接受」,如有必要,加拿大將作出「堅決而明確」的回應。
德國總理朔爾茨指出,美國對歐洲的關稅威脅最初針對鋼鐵和鋁,未來可能波及更多進口產品。「如果美國讓我們別無選擇,那麼歐盟將以一致立場作出回應。貿易戰最終只會以犧牲雙方的繁榮為代價。」
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警告,可以立即對美實行反制,關稅稅率可能翻番,電單車、牛仔褲、花生醬、威士忌以及一系列影響美國出口商的產品都將成為目標,並會「重點關照」美國「紅州」的產品。
分析指出,歷史證明關稅戰不會讓任何人受益。特朗普對主要貿易夥伴加徵關稅,將對能源、汽車產業等關鍵供應鏈造成衝擊,拉高美國商品價格,推高美國通脹率,最終反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