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教育局研引入AI驗證學歷真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香港特區立法會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小組委員會昨日舉行會議,多名議員及大學代表討論了增收非本地學生的策略,以及如何打擊近期香港出現的虛假學歷問題,以維護「留學香港」的品牌。特區政府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強調,局方高度重視偽造學歷問題,會和執法部門及專上院校緊密溝通,並要求各專上院校強化措施確保學歷真實性,包括提供證書正本及入學後抽查,及探討應用人工智能(AI)幫助識別。

  因應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目標,教育局本學年起已放寬八所資助大學的非本地生上限,同時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豐富生源。

  就現時各大學擴招非本地生步伐不一,有大學已接近40%的上限,亦有大學非本地生比率仍然較低,施俊輝表示,本港不同大學有各自定位,不應以同一把尺衡量,而40%屬政策的上限,自特區政府上學年宣布放寬後,大學會因應自身配套等情況循序漸進,特別是要確保教學質素,按部就班增加收生人數。

  議員梁美芬認為,對於大學的非本地人才,「首先要留住他們的心」。本身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的她提到,過去與一些來自歐美的學生互動時,對方曾受誤導以為香港很混亂,抵港後才發現社會很和平,英語溝通也很方便。

  她建議應推出更多措施,增加海外學生對香港的認識和感情,例如可招募退休人士,包括一些前高級公務員擔任接待家庭,周末時讓海外年輕學生和學者探訪,也可帶他們到街頭走走逛逛,感受香港社會真實面貌。

  議員倡邀退休警助調查

  議員陸瀚民提到,近期有「害群之馬」以假學歷申請入讀本地院校,甚至有「黑中介」買通海外院校頒發證書,強調香港要向「證書工廠」說不,認為可參考打擊濫用公屋的做法,邀請退休警務人員一同打擊假學歷,或考慮尋求內地及海外相關單位協助。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潘偉賢在會上表示,該校已聯絡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希望對方在適當情況下就學生認證提供支援。嶺南大學學術暨教務副校長陳漢夫補充,該校會透過面試加強對申請人的審核,包括詢問其就學情況及測試英文水平,又會測試視像面試內容,確保沒有採用Deepfake等技術,並會將面試錄影與真人對照。

  施俊輝表示,局方已要各院校強化審查措施,嚴格檢視入學者的學歷證明等,有院校入學前需提供證書正本,入學後亦會繼續抽查,將涉假學歷者取消其資格,同時探討使用人工智能驗證學歷真偽。

  他重申,各院校已清晰表明,沒有授權中介協助錄取,更不存在「保取錄、內部推薦」等情況,呼籲有意來港升學的學生不要被失實宣傳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