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冀「留學香港」轉化為「留學經濟」

  除了政府資助外,學費亦是資助大學的主要收入來源,以2023/2024財政年度計,學費、課程及其他收費,佔八大總收入比率從22%至47%不等。有香港教育界人士分析,非本地生修讀本科及修課式碩士課程,未來可望為八大每年帶來約150億港元收入,加上本地生學費收入將增至近35億港元,對大學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補助。有意見認為,在學費收入之外,特區政府也應積極引導留學生促進地產、飲食、零售等本地經濟,逐步把「留學香港」轉化為「留學經濟」。

  料非本地生每年帶來150億學費

  香港特區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周文港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引述了2022/2023學年數據,指非本地生修讀本科課程能為八大帶來超過20億港元收入。隨着其學費和人數增加,預計未來兩年至三年,每年可帶來超過40億港元收入。

  大學另一個重要的開源渠道是自資修課式碩士課程,2022/2023學年已有近5萬名學生修讀,「以每名學生18萬港元學費計算,而這已是相對低水平的數字來計,已能為八大帶來超過90億港元收入,所以在未來的兩年至三年,每年八大在非本地生和(上述)自資課程的收入,可望帶來每年約150億港元學費,這對大學而言會是相當重要的補充。」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鄧飛就期望特區政府未來積極把「留學香港」品牌轉化成「留學經濟」,惠及經濟民生,例如進一步引導非本地生租住房屋,惠及租務市場。「有說法認為做教育樞紐要多建宿舍,我絕對不認同,因為宿舍實際是用公帑興建,應服務本地學生。」

  鄧飛強調,世界各地從事教育產業化,都是通過吸引留學生,以帶旺地產、飲食和零售,期望特區政府可從這些方面積極發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

  在本地生學費方面,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早前受訪時表示,有關學費將於2025/2026學年起連續3年增加,每年加幅約5.5%,加上非本地生名額增加至40%,相信未來大學的學費收入會有所增加。

  香港文匯報記者根據有關未來加費水平,以及每年約有7萬名本地本科生進行估算,單是有關部分,至2027/2028學年八大總收入可達34.7億港元,較加費前本學年多出5.2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