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四川科企:冀營商環境續改「土質」增「肥力」

  全國工商聯執委、四川省政協常委、中自科技董事長陳啟章18日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近年內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很大,推動民營經濟快速邁向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繼續改善「土質」,增加「肥力」,一方面建議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保護企業家合法經營,另一方面開闢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綠色通道,加強違法監管,營造更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促進企業「生根」發芽,開花成長。

  在陳啟章看來,今次高規格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重申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並強調要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這讓企業家吃下「定心丸」。中國的民營企業極具奮發向上的韌性和生機,只要給民企同等的競爭參與機會,相信他們將激發創新活力,繼續對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遏「惡性內卷」

  陳啟章提到,從持續推進「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到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內地營商環境得到持續優化。不過,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的現象仍然存在,而且部分地方的司法機關「遠洋捕撈」,違法違規地對民營企業家進行異地抓捕和財產凍結,這侵犯了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給民營企業家帶來不安全感,因此要繼續營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提振民企的發展信心。

  當前,內地多個科技行業的「惡性內卷」現象嚴重。以光伏行業為例,儘管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早已設定了光伏組件的最低成本價,但在實際招標過程中,多家企業的中標價格仍然遠低於此線。

  「企業侵佔知識產權的違法成本過低,或者違法得不到及時追責,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就會造成『惡性內卷』。」陳啟章提及,四川一家企業的知產保護官司打了八、九年之久,時間太長,非常不利於企業保護核心技術。對此建議,要建立調解、仲裁、訴訟等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提高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速度,並開闢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綠色通道,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重點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予以重點保護,以此提升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和競爭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帥 武漢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