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時薪擬加至42.1元 料3萬人受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最低工資由40元加至42.1元,增幅為5.25%,是首次利用去年通過的方程式計算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本周五刊憲,下周三提交立法會,如獲通過將於5月1日實施。根據最低工資委員會估算,今年上半年,賺取時薪少於42.1元的僱員人數約為22,100人至36,700人,佔全港僱員總數0.8%至1.3%。
最低工資最新檢討機制於去年4月30日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接納,主要內容包括三方面,一是最低工資一年一檢;二是採用包括三個指標方程式計算加幅,包括整體甲類消費物價通脹、最近一年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及最近10年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趨勢增長率;三是新檢討機制將於實施5年至10年後作出檢討。
政府將於本周五憲報,該公告修訂僱主支付員工工資若不少於每月17,200元(現時為16,300元),便可獲豁免記錄有關僱員於該工資期內的總工作時數,生效時間與新的最低工資看齊、即5月1日。不過,無論僱主須否備存個別僱員的總工作時數紀錄,仍須向僱員支付不少於法定最低工資的薪酬,工資水平仍須按員工總工作時數而定。
勞聯指難分享經濟增長成果
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透過方程式調整最低工資有保底作用。領取最低工資的員工數目雖然不多,但預計會產生輕微的連漪效應,其他基層員工薪金也會相應調整,幫助低薪階層。
最低工資委員會主席王沛詩表示,委員會相信最低工資新水平,可以在防止工資過低、與盡量減少低薪職位流失之間,取得適當平衡,並維持香港的經濟發展及競爭力。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表示,在近年經濟不理想下,對最低工資加幅高於通脹表示歡迎,「現時領取最低工資的僱員只有約2萬人,最低工資調升不會對經濟或競爭力有很大影響,希望在最低工資方程式實行後約5至10年再與政府進行檢討。」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表示,今次首次採用方程式計算最低工資水平,考慮消費物價指數及本地生產總值變動,加幅可以接受,能追上基本通脹,但他認為在方程式中,考慮本地生產總值變動的比重太少,變相壓低增幅,令打工仔未能享受社會經濟成果。
廠商會稱加幅合理憂商界有壓力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認同加幅合理,但零售及餐飲行業仍處於逐步復甦中,最低工資調升會對商界會造成壓力,亦擔心會產生漣漪效應,「中層員工同時需要調整薪酬。期望日後檢討釐定最低工資時,除了考慮通脹外,亦要考慮整體經濟情況及經營環境等。」
另外,香港就業市場維持平穩。據特區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最新失業率為3.1%,與對上一次數字相同,就業不足率亦保持不變,維持於1.1%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