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產學研協同打造世界領先設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由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組成的研究團隊於18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研究成果,在常壓環境下實現了鎳氧化物材料的高溫超導電性,並觀測到「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雙重特徵。據了解,作為產生此次成果的關鍵技術「強氧化原子逐層外延」,其誕生與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產學研生態密不可分,體現出大灣區在科技創新和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的獨特優勢。

  據介紹,科研團隊在攻關過程中,深度聯動本地高端裝備製造企業,持續探索並不斷優化「科研牽引—聯合開發—迭代升級」的新型校企協同研發範式。針對超高真空、超強氧化環境、原子級沉積精度、高度自動化等嚴苛的要求,科研團隊組織多家國產設備製造企業,迅速組建由材料科學家、精密機械工程師和自動化控制專家組成的聯合技術組,在技術驗證和科研應用的過程中反覆迭代,最終打造出全球首台兼具超強氧化氛圍與原子級沉積精度的薄膜外延設備,實現較國際同類設備提升上萬倍的氧化效能。

  陳卓昱表示,歸國科研的最大感受就是不再「單打獨鬥」而是背靠整個產業鏈,在眾多工程師的支持下進行攻關,「一般來說,企業更願意做偏向產業需求的事,因為利潤空間會比較大,但是大灣區有這麼龐大的工程師團隊存在,所以這些科研的需求也可以被看到,也可以有響應,非常難得。」

  設備有問題當天反饋解決

  此外,本地企業通過派駐技術人員與高校實驗室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能夠實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並在出現故障時快速完成維修或提供替代方案,最大程度支撐科研工作的高效進行,「我們經常是當天有問題,當天就可以開會開始解決,這種高效的創新環境對科研工作非常有利。」團隊負責人陳卓昱感嘆。這種伴隨式、快速響應式的服務不僅提升了設備的使用效率,還促進了設備不斷迭代升級,達到更高的運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