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精簡審批流程 基建發展提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多位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中央大力支持、期望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特區政府必須全面深層次改革,摒棄陳舊思維,要打破長期窒礙香港發展的僵化審批規範,努力將發展基建、推動發展決策的全流程提速。

  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香港醫生人手長期不足,影響公營醫療服務,要興建第三間醫學院多年來一直是香港社會各界共識,去年特首已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支持籌建第三所醫學院,希望提高落實速度,及早讓市民受惠。

  他強調,特區政府必須以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的精神讓香港發展提速,以實際行動回應中央對改善香港民生福祉的期望和支持。

  合理縮短諮詢 研多程序同步進行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香港發展基建的速度遠比內地慢,嚴重窒礙發展。例如,港鐵北環線第二階段工程將連接打通屯馬線錦上路站與北環線第一階段工程所興建的落馬洲支線上古洞站,是未來北部都會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的交通命脈,但有關發展縱使已在立法會、區議會討論很多年,項目至今仍未動工,尚在設計階段,也未有財務安排,就算目標於2034年竣工,也令人擔心會延期。

  他建議特區政府要合理地縮短諮詢時間,安排多項審查程序同步進行;推動「Design and Build模式」,將設計和施工兩個階段合二為一,由一個承包商或建築公司負責全面統籌和執行等,將發展基建的全流程提速。

  立法會議員洪雯表示,香港有不少昂貴的工程,她曾向不同承建商了解,大家卻坦言賺不到錢,或由於很多成本都消耗在等候政府審批的過程中。

  她認為問題源於發展審批的規範和標準不夠靈活變通,造成審批較慢,建議特區政府應全面深層次改革整個政府涉及發展審批的架構、制度、流程、標準,杜絕小事也要很多不同部門都同意才能決策,便利發展項目採用更創新、可靠、成本低的施工方法,要更積極將有利北都區、河套園發展的項目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