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講堂】微塑入侵人體 可致多種疾病

●研究表明,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污染物,預計是海洋表面塑料污染總量的兩倍以上。資料圖片
●研究表明,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污染物,預計是海洋表面塑料污染總量的兩倍以上。資料圖片

●塑料完全降解需要數百年至數千年。圖為河流底沉積物中的微塑料。 網上圖片
●塑料完全降解需要數百年至數千年。圖為河流底沉積物中的微塑料。 網上圖片

  近年我們對微塑料問題愈來愈關注,許多微型塑膠已經進入了生態系統中,南極洲上新鮮的雪中、西太平洋的海溝底部、水中、我們的食物中,甚至我們呼吸的空氣中,都有微塑料的蹤影。微塑料究竟如何進入人體、又有何危害?

  竟已入腦 分量如兒童蠟筆

  令人震驚的是,微塑料已進入到了人體中。研究人員想到,可以利用鹼性溶液把人腦組織樣本溶掉,找出當中隱藏的微塑料。在一個被捐贈用於研究的人腦之中,研究人員找到了共10克微塑料,相當於一枚全新兒童蠟筆的分量。

  隨着全球塑膠製品的生產量急劇增加,在人體的腦部、肝臟和腎臟中找到的塑料分量也在增加。研究發現,2024年收集到的人腦樣本中的塑膠分量,平均來說比2016年的樣本高出了50%。而人腦樣本中的微塑料數量,往往可以是肝臟和腎臟樣本中找到的塑膠的30倍。

  研究人員也在嘗試追蹤微塑料怎樣進入人體、怎樣在身體中累積,例如以實驗鼠為樣本,讓牠們飲用摻有微塑料的水,發現微塑料會被實驗鼠的免疫細胞吸收,再慢慢在腦部的微小血管中積聚,甚至會阻礙血液在這些血管中流動。

  不過,亦有研究顯示,比1微米(也就是0.000,001 米)大的微塑料,假如經飲食被攝取,往往只會通過消化系統然後被排出體外。

  至於比1微米更小的塑料粒子,其實已經進入了納米的範圍,因此可能更適合被叫作「納米塑料」。這些納米塑料可能可以很容易地進入細胞,因為人體沒有適合處理這樣細小的粒子的機制。研究發現,懷孕母鼠的胎盤並沒有阻隔納米塑料從母體進入胎兒,因而納米塑料能夠在幼崽身體中隨意散布。

  微塑料對人體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現階段我們沒有找到確切的關聯。不過,2024年一個研究報告提到,實驗記錄了大約250位進行了心臟手術的病人,其中六成病人主動脈中含有微塑料,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發現這些病人患心臟病、中風或死亡的幾率是主動脈未檢出微塑料病人的4.5倍。亦有研究指出,微塑料會堵塞水中動物的腸道,或是影響牠們生育的能力。

  或引發細胞死亡 有待深入研究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實驗室的人體組織樣本中加入微塑料後,可以引發細胞死亡、免疫反應並破壞組織。基於這些發現,微塑料被懷疑與人體的癌症、心臟病、腎病、老人失智及生育問題有關,確切的結論有待相關研究揭曉。

  不過,微塑料本身對人體究竟有何影響、影響的程度如何難有定論,也是因為微塑料的大小、成分、形狀等等可以有極大的差別,不少微塑料的表面可能塗上了過萬種的化學添加物讓它更有彈性、更防火或更容易被分解,因此我們還需要更統一的分類和測量方法。現今常見的顯微技術,亦不容易察看比四分之一微米還小的納米塑料,令研究變得更為困難。

  小結

  人類生產的塑料愈來愈多,所以解決微塑料相關的問題也變得愈來愈迫切。我們可能需要盡快加深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以便找出解決的方法,制定相關的政策。

  ●杜子航 教育工作者

  早年學習理工科目,一直致力推動科學教育與科普工作,近年開始關注電腦發展對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