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時間縮短至5.3年 特首:相當於劏房戶慳租3萬 任內料降至4.5年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任後定下為公屋6年的輪候時間封頂。香港房屋委員會昨日公布,截至2024年12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排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季回落0.2年,降至5.3年,亦較近年高位(即2022年3月底)的6.1年下跌0.8年。以每年12月底的輪候期比較,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重回2018年以來,即過去六年內的最低位。李家超昨日在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表示,有信心落實5年內縮減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5年,即由原先6年縮短一年半的目標。●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學怡
李家超表示,本屆特區政府於2022年上任時,公屋輪候最長時間是6.1年,「最新輪候時間縮短了0.8年,跌至5.3年,下跌13%,即縮短了九個半月。除了住戶的居住環境可以更早得到改善之外,亦可省回不少租金,如以住戶是劏房戶來計算,縮短九個半月等候期可以省回租金約3萬元。」
李家超在上任後同時提出興建3萬間簡約公屋,目標是在5年內縮短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5年。
他昨日表示,這3萬間簡約公屋的工程已經相繼開展,更將開始陸續入伙。最早一期位於元朗攸壆路及牛頭角彩興路的超過4,400個單位,將於今年開始陸續入伙。第二期包括啟德世運道、屯門青福里,以及兩個由校舍改建的項目,合共超過5,000個單位,會在下星期開始接受申請,最快今年第四季起陸續入伙。
輪候期為6年來最低位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其後在社交平台發帖表示,在2024年第四季,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季下跌0.2年,跌至5.3年,讓年終數字回落至6年來的最低位,對比2022年3月底的6.1年,更下跌了0.8年,「(縮短了)整整9個半月,能更快幫助到有需要的市民,整個團隊都相當鼓舞。」
房委會指,近年獲安排入住新界區單位的個案多於市區或擴展市區,故輪候新界區的一般申請者會較快上樓。以2024年12月底的情況作為參考,獲編配新界區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獲編配市區及擴展市區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短約一年半。
一般公屋申請者的數據亦顯著下降,何永賢表示,對比最高位的2020年9月底數據,整體一般申請由156,400宗下跌24%至118,600宗。非長者一人申請也由2015年12月底的143,700宗下跌40%至86,200宗。
在青年申請者方面,30歲以下一般申請者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數目均錄得明顯跌幅,兩者分別由15,600宗下跌52%至7,600宗,以及由74,500宗下跌58%至31,700宗。「可見越來越多青年對自己的期許更高、目標也更高。」
去年上樓者多過新排隊
她表示,輪候時間下跌的原因,一方面是有1,300宗新公屋單位的編配,包括顯發邨和業旺邨,另一方面是編配了3,700宗翻新單位,這受益於打擊濫用公屋的成果,及資助出售房屋落成入伙的實效。
回顧2024年的成績表,何永賢表示,獲安排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21,100宗,遠高於同年新登記的14,200宗49%,「只要能保持這個勢頭,我們有信心可以追落後,連同簡約公屋的陸續落成入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和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將逐漸回落。我們也會努力構建房屋階梯,讓不同需要的市民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