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團建言】妥善規劃北都區 建跨境物流中心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圖為北部都會區的河套區。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圖為北部都會區的河套區。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經民聯:港運輸網絡完善 倡打造全球供應鏈服務集聚區

  「經民聯一直秉持着『應使則使,應省則省』的原則。這不僅是一種理財態度,更是對公共資源負責任的表現。」經民聯主席盧偉國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財政赤字並不可怕,關鍵在於長遠是否能達到收支平衡。」他認為,經濟有起伏是正常現象,經民聯最希望政府做到投資未來,為香港經濟進一步打下堅實的基礎,並認為構建北部都會區「雙循環」跨境物流中心,同時加速創科建設,將是塑造經濟新動能的關鍵。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

  盧偉國表示,香港經濟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在於消費不振、股市樓市持續疲弱、經濟動能不足。因此,他最希望特區政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做到投資未來。

  他以啟德體育園為例,「這是政府投資未來的一個成功案例,通過興建大型體育設施和配套完善的交通網絡,不但提升了香港的體育事業水平,還可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和消費,為香港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提升了香港的國際形象。」

  盧偉國表示,香港作為國際物流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在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於去年落成啟用後,香港在空中、海上、陸路的運輸網絡均非常完善,可實現貨物的快速流通。

  他認為,香港應致力構建北部都會區「雙循環」跨境物流中心,主動規劃創新機制,在北部都會區內的洪水橋打造全球供應鏈服務集聚區,同時加強本地財政支援,發展跨境電商產業。

  他以香港與東莞共同推展「海空貨物聯運」模式為例,內地出口貨物可於東莞設立的上游物流園內預先完成航空安檢、裝箱或打板及收貨,無縫運達香港國際機場空側的貨運碼頭,再利用香港的國際航空網絡,直接轉運到世界各地。這是香港與內地合作的成功典範,未來特區政府可進一步深化合作,包括從時間、成本方面優化貨物檢測,共同打造跨境物流中心,為香港及內地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鞏固香港區域物流樞紐的地位。

  「加快創科建設,是香港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盧偉國強調,香港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潛力,包括科研、產品設計、融資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都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大灣區任何一個城市都不能夠獨立做好創科,各城市必須做好分工,互相配合,形成完整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

  明確區內產業定位 招商引資更聚焦

  他建議特區政府應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和支援措施,特別是明確北部都會區產業定位,清晰界定新田科技城、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及沙嶺三者在創科產業方面的分工,進行詳細規劃,避免與科學園及數碼港功能重疊,從而聚焦招商引資工作,主動出擊吸引海內外頂尖企業和人才進駐,並以嶄新的政商合作模式,以及土地和稅務優惠措施,吸引國際頂尖實驗室或企業落戶。

  他相信更具體合理的規劃,可有效吸引海外龍頭企業前來香港發展,進而吸引更多人才,以真正加快園區建設,令創科成為香港經濟新引擎。

  指公務員減薪難削赤 恐影響私人市場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強調,節流的方式需要謹慎考量,尤其就公務員的減薪和2元乘車優惠方面,他同意可同時以檢視程序等方式縮減政府開支,以及通過科技或設置補貼上限等方式控制開支,但同時認為,這些都只是政府開支的一小部分,社會不應過分聚焦於此。

  盧偉國明確表示,經民聯並不支持公務員減薪的提議,擔心公務員減薪將會引發連鎖反應,進一步影響私人市場,最終導致市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他認為,政府應該從整體架構中尋找減省人力的空間,特別是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來優化政府的運作。

  他建議特區政府在申請各種執照和牌照的過程中,應積極推行電子政務,以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效率。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服務市民,還能達到節省人力的目的。這並不是要大規模裁員,而是要全面檢討每個部門的運作,找出可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從而提升政府的服務質量,並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倡微調2元乘車優惠補貼金額

  香港社會普遍關心2元乘車優惠的調整,盧偉國認為,該優惠的初心在於鼓勵長者多出行,保持與社會的聯繫,而不僅僅是一項福利。因此,他認為交通補貼的受惠年齡不應該被改動,因為這些長者需要交通支持,以促進社會參與度和生活質量,至於補貼金額的微調,則可以進行討論。

  目前長車短搭的情況嚴重,盧偉國建議借鑒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例如廣州的公共汽車服務中,會使用科技來監控上車和下車的人數,以合理安排班次,優化服務。

  他還提出,可以考慮在長程車的長者票價上調整,例如提高長者票價上限,以更好地反映實際的交通成本。

  建議設特殊資產管理公司 防範風險

  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正積極尋求新的經濟發展動能。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當前本地經濟和地產正處於低迷周期,特區政府必須正視香港商業地產的系統性與結構性風險,因此建議借鑒內地與國際經驗,成立香港特殊資產管理公司,以防範風險推動發展,同時增加公私營合作,激活私人市場。

  盧偉國表示,當前國家正面對外圍經濟的諸多挑戰,如單邊主義抬頭、貿易戰頻發等。為應對這些挑戰,國家已經採取了多項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提振內需、刺激消費。這些措施不僅有效激活了內地市場,也為香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他強調,現時香港較以往更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應對外部風險,故建議成立香港特殊資產管理公司,該公司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協助香港企業和商業地產項目,應對迫在眉睫的流動性和債券到期挑戰,以穩定市場預期,防範系統性風險;二是香港北部都會區、河套合作區等大型發展項目,都需要工商界投資,設立香港特殊資產管理公司來協助企業融通資金,將有助企業更積極投入香港發展,增強發展動能。

  如何重新有效激活私人市場,亦是盧偉國非常關心的問題。他認為,當前香港的建造工程界就面臨私人市場疲軟的問題。雖然政府工務工程每年承諾有900億元或以上的工程量,但私人市場的表現卻相對疲軟。「為了香港長遠發展,政府應該更加積極地支持私人市場,讓香港工務工程與私人工程都處於活躍狀態。」

  冀精簡程序 便利私企投入工程

  他建議特區政府應進一步精簡程序,讓私人企業能夠更快地獲得許可,從而早日開工。他認為,在北部都會區開發中,若採用片區開發的形式,將更有利於激活私人市場,因為這種開發模式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還能夠促進公私營合作,從而進一步利用市場力量推動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