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加快灣區協同聯動

  張玉閣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早前到橫琴、前海等地調研,希望特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重要講話精神。粵港澳大灣區更多互惠合作、聯動發展,香港須增強主體責任,發揮主導作用,成為大灣區的主要貢獻者。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門重要講話指出,「『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護」。這個重要論述彰顯了「一國兩制」的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是「一國兩制」價值理念的集中體現。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法律體系」的特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就是以國際通行的高標準經貿規則為坐標,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尋求不同制度規則下的「最大公約數」,促進不同制度間的互聯互通、交互融通,與「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高度契合,是基於悠久歷史文化積澱之上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筆者認為,應從「一國兩制」價值理念的高度上深刻認識,準確把握,統籌價值觀和方法論,循三個導向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一是以目標導向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粵港澳大灣區本身是重大國家戰略,也是其他國家戰略的綜合承載。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和目標是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要成為「戰略支點」,必須推進制度型開放,在推進國家對外開放中做到「功能最強」。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示範地」,必須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技強國戰略,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做到「做得最好」;要成為「引領地」,必須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方面做到「走在最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應以服務上述目標為導向。服務於打造「一國兩制」下制度型開放新高地,通過制度創新對接銜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助力國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一體化布局和協同化發展,推進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和智能化發展;服務於優化提升公共服務、環境生態保護、落實同等待遇、提升居民福祉,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全息影像和樣板典範。

  二是以問題導向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大灣區規則機制差異是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的,甚至大於歐盟那樣「多國一制」下的規則機制差異。法律制度方面,同一法系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銜接對接尚且充滿挑戰,不同法系之間的銜接對接則更為艱難;治理機制方面,粵港澳在政府職責大小強弱,政府、社會、市場主體分工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開放度和自足性方面,港澳是自由港和單獨關稅區,大灣區內地九市則是內地單一關稅區的組成部分。此外,市場一體化發展方面,粵港澳大灣區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自貿區和關稅同盟,也未達到經濟同盟的程度,但既有自貿區的做法,又有共同市場的影子,還有經濟同盟的雛型,是「一國兩制」下的混合型一體化。正因如此,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涉及面廣,不可能一蹴而就,難以通過一部法律、一項政策、一個文件解決所有問題,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三地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反映最為迫切的問題,重點解決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着力在痛點、堵點、難點環節加大推進力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以結果導向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習近平主席要求橫琴「瞄準重點領域,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形成規模,打造一批標誌性、有帶動效應的工程和項目」,體現了鮮明的結果導向。夏寶龍主任強調「要瞄準目標,一項一項抓好落實」,「逐項細化重點任務,一件事一件事加以推進」,「香港、澳門要結合各自實際,加快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形成規模,不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人才鏈,打造一批標誌性、有帶動效應的工程和項目」,提出了更具體的方向。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要以結果為導向,制定任務清單,明確階段性KPI指標,設定「死線」,細化要求。一年接着一年,一茬接着一茬,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積小勝為大勝。從廣東省發布的三批52個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看,社會反映最多的是人員、貨物、資金、信息、數據等要素跨境流動不夠順暢和便利等問題,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創業、就醫就學、公共服務等同等待遇問題以及商事登記、市場監管、相關配套等營商環境問題。以結果為導向,就是要抓落實,切切實實解決社會公眾最關心的問題。

  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應圍繞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雙向奔赴、有機聯動的推進機制。

  四是要加強分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在金融開放、貿易自由等港澳做得好的領域,內地城市應積極借鑒港澳經驗;在科技創新和數據立法等內地城市做得好的領域,港澳可借鑒相關做法;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建築工程、社會民生等共同面對的領域,粵港澳可協同聯動,共同創設區域性規則機制,要在注重點上突破。充分利用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粵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充分利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澳門大學、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合作項目率先探索突破,結合各平台、合作項目的功能定位、要素稟賦和政策優勢,確立深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方向、重點、策略和路徑,以點帶面,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