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倡加快研互聯互通產品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中國正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同時在各國積極「去美元化」和探索本幣結算下,為人民幣使用帶來更多機會。中銀香港人民幣業務董事總經理及交易銀行部總經理李海英認為,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可發揮更大作用,就日後強化全球人民幣樞紐、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議本港加快研究「期貨通」、「南向互換通」、「新股通」及「私募通」等互聯互通產品,促進內地及香港合作邁向更高台階,同時豐富人民幣計價投資產品、完善人民幣生態圈,助力香港強化風險管理中心、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
「去美元化」促進人民幣支付
李海英昨出席論壇時表示,在各國積極「去美元化」下,有助促進人民幣支付結算使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她解釋,跨國企業使用人民幣支付結算,有助降低匯率風險和融資成本,而隨着人民幣計價金融產品愈來愈豐富,可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融資渠道和風險管理工具。
李海英提到,受惠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產品的興趣提升,亦促進人民幣投資業務發展。她留意到,近年各國央行及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認可度、關注度持續提升,隨着人民幣相關投資業務的客源和資金擴大,看好人民幣資產的流動性有望進一步提升。另外,在中美息差下人民幣融資成本優勢持續顯現,現時利差約3%,預計美國減息後有關息差依然存在,她預期日後將有更多跨國公司會選擇人民幣融資、發行點心債,置換美元等高息貸款,以減低融資成本。
建議加強東盟中東貨幣合作
就本港未來發展方面,她建議本港需着力提升人民幣對外輻射能力,加強區域金融合作,包括加強市場宣傳,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增強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以及加強與東盟和中東等地區的貨幣合作,為區域離岸市場提供人民幣流動性和成熟的市場機制。
展望未來,李海英認為離岸人民幣市場政策要進一步便利對外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幣,穩妥有序推動內地金融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豐富風險對沖工具,並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發展,包括要用好貨幣互換、人民幣清算安排等機制,為離岸市場提供穩定的人民幣流動性。
廠商會:人民幣貸款省成本
同場的廠商會會長盧金榮亦認同,以往在貿易進出口上未曾設想有彈性地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而人民幣的高流動性為商家提供新選擇。他特別提到,人民幣貸款比起美元和港元更便宜,尤其是在長期和大額融資上可節省更多成本,加上人民幣在各貨幣中相對穩定,且有國家支持會比較有信心使用。他認為,現時國際更廣泛地使用人民幣結算,對港商亦帶來實際的好處,因支付和收款均使用人民幣時,會減少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