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民議】嚴打拒載濫收費 力保港金漆招牌

●市民 Lok先生
●市民 Lok先生

●旅客周先生
●旅客周先生

  在香港,的士是不少旅客甫抵港後率先接觸到的服務,關係着市民日常出行,也關係到香港的形象。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走訪銅鑼灣,不少市民與遊客反映開放市場競爭,有助提升點對點交通服務。市民Lok先生表示,不支持的士罷駛,「會影響有需要的市民,例如看病、趕飛機。」他又希望特區政府加強打擊濫收車資、拒載等「黑的」,不應讓害群之馬影響香港的金漆招牌。

  建議普及電子支付

  來自深圳的旅客楊小姐因為經常往返深港澳,對三地的點對點交通服務深有體會。她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在香港搭的士,曾因持有大額現金,被司機拒收大鈔,「那一程是從上水到銅鑼灣,車資大概四百多元。我試過拿1,000元和500元現鈔給司機,都是不收,司機還一路抱怨,到達目的地後要我去便利店找贖。」她建議香港的士業效仿澳門全面支持電子支付,以便於遊客出行。

  她認為,的士業數碼化亦有助提升行車暢順度,「有些司機唔熟路,甚至要我開着導航教他行車。」她建議效仿深圳,引入更多網絡平台競爭,促進的士業改善服務質素,並降低相關乘車費用。

  相比鄰近的澳門、深圳,楊小姐認為香港的士的乘車基礎設施落後,的士站標識並不清晰,「有時候還得去酒店門口,或是指定的士站截車,十分麻煩。」

  倡鼓勵網約車營運

  旅客周先生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本港網約車平台的應機時間較內地慢,「可能是香港從事網約車的司機人數並不多,有時要等比較久。」

  他認為香港可以效仿內地模式,容許更多的士司機加入網約車平台,「不但方便顧客,也有助於司機增加收入。」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