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為一己私利罷駛 對業界有害無利\卓 銘

  正當特區政府宣布年內正式公布規管網約車平台的立法方案之際,有報道指香港無線電的士聯誼會主席黃羽庭計劃發起「工業行動」,要求當局須即時禁止「白牌車」平台運作,否則將發動罷駛。這種為一己私利罔顧公眾、罔顧業界利益的做法,不但扭轉不了網約車進入市場的大趨勢,更只會加深市民對業界的負面印象。香港的士業要進一步發展,歸根到底還是要有改革的勇氣,共同探討的士與網約車共存的方法,在公平競爭之下,才能提升服務質素。

  罷駛影響前線司機生計

  據近日媒體透露的相關文件,香港無線電的士聯誼會日前去信行政長官及運輸署,要求當局即時停止「白牌車」平台運作,又稱如明天前沒有收到正面回覆,將有進一步行動,包括於下月開始「暫停載客服務」不少於5天,更揚言將大量的士牌交還政府,暫停銀行按揭供款,「由政府埋單」。該會主席黃羽庭昨日接受傳媒訪問時,又形容的士車主是合情、合法、合理地做生意,並不滿政府接連「縱容」內地、新加坡平台加入「白牌車」市場,在無能為力下只能靠罷駛爭取權益。

  任何行業爭取權益都是無可厚非之事,但黃羽庭所言與所做的事,究竟是代表了的士業界的廣泛訴求和利益,還是只為一己私利?實際上,這次罷駛行動從消息傳開後,不但得不到公眾的同情,就算是業界內部也看不見多少支持。例如的士小巴商總會、的士司機從業員總會就先後表明不支持相關行動;也有前線的士司機憂心罷駛只會進一步影響生計,並批評黃羽庭「一言堂」。

  自從Uber第一天進入香港開始,的士業界就不時發起抗議行動,說辭大多是網約車影響了的士的合法權益,但背後卻有許多的士牌主是因為害怕車牌跌價,無法再像以往一樣簡單獲利,而抗拒網約車加入市場。

  再者,若然認為全面禁止網約車進入本港市場,就會自動扭轉現時市民對的士行業的所有不滿,也完全是一廂情願。近年來網約車之所以受到不少港人的追捧,究其原由還是因為相對的士而言,網約車不但價錢更便宜、司機服務態度更好,而且有效運用電子化,可以透過應用程式方便乘客支付車資和尋回失物。對比現時本港的士仍鮮見電子支付系統,多間網約車平台先後進駐香港,明顯是市民「用腳投票」的結果,也是點對點交通的大趨勢。即使的士業界罷駛,也正如許多網民開玩笑謂,最後只是「益咗網約車」。

  開放網約車市場是大趨勢

  誠然,當局多年以來沒有就規管網約車訂立法例,的確變相導致市場處於一種「無法可依」的狀態,但這不等於當局對業界和市民利益無動於衷。相反,個別的士業界人士企圖用極端手段要挾政府,不但達不到目的,也是置諸多前線的士司機於不義,令公眾產生整個的士業界都是抗拒改變和不思進取的印象。

  如今政府正研究立法規管網約車平台,正是的士業界積極參與討論的大好機會,「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不復存在,探討的士和網約車共同合法經營的有效方法,才最符合的士業界和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