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資源/醫管局減少浪費 3·24起改發最多24周藥
醫院管理局總藥劑師崔俊明向《大公報》表示,由3月24日起,醫管局轄下的出院、普通科門診或專科門診病人,最多只會獲配發24個星期的藥物;醫生亦會因應病人情況,減少配發需要時服用藥物的數量,以減少藥物浪費。他亦透露,醫管局未來將會與獨立藥房和非政府機構的藥房協作,提供社區取藥服務。
醫管局年報顯示,2023/24年度藥物開支按年增加約5.4%。崔俊明表示,醫管局為病人引進所需的新藥物治療,並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令藥物開支持續增加。治療慢性病的新藥的增加亦令開支上升,但只要新藥的療效好過傳統藥物都值得使用。
崔俊明表示,醫管局希望以減少藥物浪費的方法,令藥錢用得其所。由下月24日起,將減少一次性向病人配發太長時間的藥物,他舉例,如病人要服用8個月的藥物,初時只可獲配半年的藥量,剩餘兩個月的藥物需要回到藥劑部覆配。
崔俊明提到,需要時服用的藥物很多都會造成浪費,因此將會減少向病人配發需要時服用藥物的數量,如止痛藥、便秘藥、纖維素,以及治療骨痛等外用藥膏。此外,醫管局已推行「覆配易」覆配藥物服務,分期向病人配發藥物,以及配合藥劑師診所服務,針對病人未有依從服藥的成因,幫助處理病情及減少藥物浪費。
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