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集/港經濟抗逆力強 發展勢頭佳\大衛

  圖:隨着資金湧入港股,恒生指數今年首個半月勁升12%,跑贏全球股市。
  圖:隨着資金湧入港股,恒生指數今年首個半月勁升12%,跑贏全球股市。

  2025年香港經濟開局良好,包括首月訪港旅客數目創疫後新高,港股新股集資及成交大旺、金融及體育盛事接踵而來,及世界各地的人才與企業落戶助力金融、創科發展等,可見香港經濟發展勢頭不俗,抗疫力強,有力抵禦美國無理加徵貿易關稅的挑戰,保持經濟穩步復甦。

  受到外在多項不明朗因素影響,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威脅、聯儲局貨幣政策走向不明及地緣政治局勢不穩,當局預估2024年全年香港經濟錄得溫和增長2.5%,低於2023年的3.2%增幅。但去年第四季香港經濟同比及環比增幅分別為2.4%及0.8%,表現優於市場預期,展現出經濟韌性及發展潛力。

  展望今年,香港經濟仍然面對不少挑戰。除美國關稅政策外,香港經濟新舊動能轉變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正在降低房地產、賣地收入的依賴,全力加快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創新科技,作為未來新增長引擎。同時,香港經濟轉型過程難免有波折,但相信在國家強大後盾支持下,再加上自身努力,懂得識變、應變、求變,香港必定能克服內外各項困難與挑戰,實現經濟再次轉型。

  經濟延續復甦 財赤有望改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對香港經濟投下信心票,再次肯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與功能,認為有可觀財政空間及聯繫匯率制下,金融體系具韌性,即使房地產調整,銀行面臨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又指香港經濟正逐步增長,預期今年經濟增長2.7%,財政赤字料逐步收窄,並建議加強收入調配,採取措施增加稅收。因此,IMF對香港經濟前景評估正面,有助提振市場投資信心,近月內外資金湧入下,港股在2025年有好的開始,恒生指數今年首個半月勁升12%,跑贏全球股市,新股集資額按年倍增,股市昨日成交金額更突破4000億元大關。

  金融體育盛事多 提振旅遊零售

  今年香港經濟預期延續復甦勢頭,有助財政赤字改善。事實上,包括內外科企在內的駐港企業數目再創新高,整體研發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例有望上升至1.3%。近日港大研發出全球首隻口服砒霜治療罕見血癌,展現香港在生物醫藥的實力,創科大有作為,加上逾9萬人透過高才通計劃已經來港,將成為香港利得稅及薪俸稅收新增來源。同時,香港啟德體育園開幕及七人欖球賽、「裕澤香江」金融會議等盛事上演,有助吸納更多高端旅客。

  值得留意的是,上月訪港旅客創出474萬人次疫後新高,為香港旅遊及零售業注入強心針,其中郵輪旅遊有拓展空間,有郵輪公司增加在港航次。例如內地郵輪「鼓浪嶼號」預計每年推出近70個航次,將帶來8萬訪港旅客人次,這些都是高端旅客,在港人均消費普遍較高,對香港零售有相當提振作用,並有助紓緩經濟轉型期間產生的陣痛。

  高淨值人士增 利拓財富管理

  香港經濟及金融發展充滿活力,持續吸引高資產淨值人士來港定居,有報告指出香港擁有資產達3000萬美元的高淨人士數目約1.2萬多人,在全球城市位居第二,僅次於紐約。目前香港資產財富管理規模上升31萬億港元,在亞洲續處於領先地位,全球僅排在瑞士之後,從中可見金融競爭力強。

  另外,最近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國家外匯儲備將大幅增加在香港的資產配置比例及積極推進離岸人民幣國債期貨。此舉將進一步擴大香港金融業發展空間與潛力。近月再有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佰利騰、對沖基金Modular進駐香港,菲律賓許氏家族在港設立家族辦公室,市場估計2024年底在港單一家族辦公室數目將達3000間,較2023年底增加逾一成。

  香港金融業持續強化,加上創科急起直追,整體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從而增強抗逆能力,有力應對及抵禦外在諸多不穩定因素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