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 創「多個第一」

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扮演關鍵角色。回顧歷史,中央歷次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的出台,都極大提振民企信心和底氣,為民企發展保駕護航。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創下「多個第一」,相關措施聚焦堵點難點,回應各方關切,如獲通過,對推動民企發展意義重大,將極大提振發展信心。
2024年底,民營經濟立法工作迎來新的進展。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首次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本月17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委員長會議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2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一項重要議程,即是審議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北京報道
國家多次出手 力挺民營經濟
2005年「非公經濟36條」
•《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為主題的中央文件。
•「非公經濟36條」確立了民營經濟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內容上包括放寬市場准入,允許進入法律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出加大信貸支持、拓寬直融渠道等措施。
2010年「民間投資36條」
•《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明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准入的行業和領域,包括交通電信能源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國防科技工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領域,興辦金融機構,投資商貿流通產業,參與發展文化、教育、體育、醫療和社會福利事業。
•「民間投資36條」把破除、拆除民間投資發展中存在的「玻璃門」「彈簧門」等現象作為重點,提出了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具體範圍、途徑方式、政策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大拓展了非公經濟發展的空間。
2019年「民營企業28條」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公布。意見圍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制度化的長期穩定發展環境,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提出一系列有分量的政策措施。
•「民營企業28條」明確,實施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堅持存量清理和增量審查並重,推進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破除招投標隱性壁壘。
2023年「民營經濟31條」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意見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對民企具有新的定位,即「生力軍、重要基礎和重要力量」,二是把「兩個健康」全面納入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體系,三是提出了若干重大原創性的機制與政策舉措。
•「民營經濟31條」明確提及新的政策機制,即在政策一致性評估中新增對民營經濟政策專項評估、加強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建立民營經濟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和支持體系、完善市場主體優化整合機制以及投訴和處理回應機制。
全方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一、優化發展環境
推動民間投資
•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通知》,提出17項具體措施,着力推動民間投資高質量發展。
破解突出問題
•8部門印發《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聚焦促進公平准入、強化要素支持、加強法治保障、優化涉企服務、營造良好氛圍等方面,提出了28條具體措施。
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
•《關於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通知》圍繞建立違約失信信息源頭獲取和認定機制、健全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機制、強化工作落實的政策保障等提出9條舉措。
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中央編辦正式批覆在國家發改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專門機構。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
•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的公告》,延續了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政策。
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人民銀行等金融管理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制定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
推出「便民辦稅春風行動」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通知,重點圍繞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等方面,推出和優化28條措施。
三、強化法治保障
完善體制機制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於依法懲治和預防民營企業內部人員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犯罪、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意見》,進一步完善了相關體制機制。
保護合法權益
•公安部發布公安機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26條措施,提出:全面實施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侵害企業產權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民營經濟促進法 草案的「多個第一」
•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確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
•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寫入法律。
•第一次將促進「兩個健康」(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寫入法律。
•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確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
政策「多管齊下」 壯大「耐心資本」
2024年4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
2024年8月30日
•國常會提出,「要培育壯大保險資金等耐心資本」。
2024年9月18日
•國常會再次提出,「要推動國資出資成為更有擔當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2024年12月16日
•國常會研究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政策舉措,進一步指出「要發展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完善不同類型基金差異化管理機制」。
2024年全年
•國家發改委、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國資委等多個部委也從各維度入手,出台支持耐心資本發展壯大的具體措施。
大公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