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察】中國龍頭家電企業有望繼續領先全球(二之二)
李嘉豪、彭助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
中國龍頭家電企業正向其他細分領域擴展,以尋找新的增長機會。筆者認為,中國家電企業的一些戰略性投資表現出色,將長期為企業帶來顯著收益。
首先是零部件自產化:家電行業競爭激烈,提高毛利率對盈利增長攸關重要。過去,大多數企業為了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依賴外部供應商提供零部件,但自疫情後,越來越多的家電龍頭企業意識到關鍵零部件如自產,將帶來包括確保生產穩定、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生產效率的益處。除自用外,企業可將零部件售給第三方,開拓價值數十億美元市場。同時,掌握關鍵技術可應用於樓宇管理、智能製造等高附加值領域,為企業創造更多增長機會。
事實上,許多與空調相關的技術和資產可延伸至商業和工業領域,這為以住宅產品為主的中國家電企業提供了新的收入來源。中國的商業和工業暖通空調市場長期被外資品牌主導,但筆者認為,隨着持續投入研發,中國家電企業有望在技術上很快趕超。此外,如果將暖通空調與其他解決方案相結合,還可以進入更大的智能建築市場,包括商用空調、電梯、建築控制軟件以及智能消防和安全系統。
國際能源署研究顯示,空調佔建築總電耗近20%,隨着氣候變暖空間製冷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到2050年,空間製冷預計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的37%,節能型空調可將能源成本降低近50%。考慮到房屋住戶節能需求,筆者認為這市場對家電企業而言頗有前景。中國企業在商用空調研發中已取得突破,例如磁懸浮冰蓄冷雙模機組和空氣懸浮離心機組,通過壓縮技術提升效率和承載能力。筆者預計,這些創新產品將幫助中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贏得更多份額,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如印度和巴西。
在這之上,中國家電企業也正加速向智能製造轉型,這不僅能提高產品質量,還能降低製造成本和經營費用,提升盈利能力。智能製造的核心是自動化,減少了生產對工人的依賴,緩解中國製造業的招工壓力。中國家電企業已在業務線中大規模應用機器人。近年來,得益於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傳感技術的進步,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家電企業生產中的應用變得更加多元。
有望受惠機器人發展
中國家電巨頭還是工業機器人的供應商。中國新能源汽車、電子和光伏製造等行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長,為家電企業的機器人解決方案業務創造了巨大潛力。更重要的是,這些機器人除了可以銷售給外部客戶之外,也是家電龍頭企業提升自身生產力的重要一環。在機器人的幫助下,生產力及研發能力將會大大提高,筆者認為這會形成良性循環,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多競爭優勢。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