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器官捐贈若恒常化可減省程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茗)香港醫管局形容祈祈的換心手術效果良好,仍在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的祈祈「好叻女」,希望她可順利康復。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擬研究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表示期望機制恒常化,目前未恒常化之前,要完成跨境器官捐贈牽涉兩地眾多部門及人手,每個細節相當複雜,故現階段最重要是先做好自身工作,檢視每次經驗,務求精益求精,為機制邁向恒常打好基礎,「無論有否恒常機制,最重要是如果有合適器官時,我們怎樣盡快運送到香港,當然要合乎兩地法規。」
鄧耀鏗表示:「這兩年多很清楚看到無論芷希及祈祈的個案,都是獲得內地無私大愛的捐贈者。」
2500港人加入COTRS輪候
另外,包括祈祈在內,過去一年香港有5宗尋求內地器官捐贈個案,有2宗已分別於香港完成心臟及肝臟移植;至於另2位分別希望進行心臟和肺部移植的病人,他們在輪候期間臨床情況好轉,暫時無須輪候器官。
這次祈祈成功獲得合適心臟,有賴於中央批准、由18個內地部門逾百名人員通力合作。鄧耀鏗指出,祈祈原已成為香港心臟移植輪候名冊首位,但因年紀太小難以尋找合適心臟。醫管局隨即向中央求助,並將祈祈納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的第二層分配等待名單。他續稱,就算香港目前已經累積兩宗跨境器官運送的個案,但若互助機制能恒常化,能縮短一定的程序時間。
資料顯示,2013年9月內地啟用COTRS,港澳台居民亦可通過內地醫療機構加入COTRS輪候。有逾2,500名港人在2015年至2023年間加入COTRS輪候,近千名港人曾接受移植。特區政府衞生署署長林文健去年12月1日表示,香港每日有2,000多名病人等候器官移植,但現時本港登記成為器官捐贈者則不足40萬人,捐贈者人數仍然不足。
另外,衞生署已將器官捐贈登記站加設在全港18區,以便有意願的市民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