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政府加強規管體檢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今次消委會調查不僅曝光體檢中心服務質素良莠不齊,也揭露監管灰色地帶。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體檢中心是否屬於醫療機構目前尚不明確,他曾就此向政府發出質問。林哲玄認為,理想的體檢安排應以提升健康為目標,而非單純做生意,最好由了解病人背景的家庭醫生作出建議,再到相關醫療機構完成體檢,最後根據體檢結果,制定相應的健康目標,讓病人有針對性地改善生活習慣等。他建議特區政府對體檢行業加強規管,同時加強對市民的宣傳教育。

  學者:本質上責任歸於醫生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客座副教授、相達生物科技董事長招彥燾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據他了解,體檢中心的服務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包括檢測項目本身和檢測樣本的化驗,「所有體檢項目都需要醫生同意,而化驗所也有自願參與性質的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HOKLAS)接受政府監督,不過本質上責任還是歸於醫生,醫生為什麼會選擇信賴某個化驗所的檢測報告,既然願意簽署,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招彥燾認為,現時香港對於醫生的專業操守已有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醫務化驗師也有相應的行業管理委員會,「行業有自己的專業執照規管,未必吓吓都要政府管。」

  至於有個案表示,在不同體檢機構的乳房結節超聲波檢測結果明顯不同,他認為其服務尚未標準化,「超聲波是一個牽涉到人手操作的檢測項目,既然涉及到人,就可能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