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團建言】倡撤外判制度 確保勞有所得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圖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資料圖片
●圖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資料圖片

●圖為港人在內地醫院使用長者醫療券。資料圖片
●圖為港人在內地醫院使用長者醫療券。資料圖片

  工聯會建議工務工程由總承建商出糧 完善勞工保障

  香港工聯會近日向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交以「激活經濟循環,力保民生就業」為主題的新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書,提出共61項建議。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說,面對環球市場各種不明朗因素,新年度本地經濟增長可能放緩,特區政府必須優先保障本地就業環境,完善勞工保障,建議為輸入外勞相關政策加入煞停機制;由政府帶頭取消外判制度;工務工程安排總承建商直接出糧等,拓展勞工發展空間,確保勞有所得,以更好穩定民心,刺激消費信心,激活經濟循環。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

  工聯會是全港最大的勞工團體,關注外圍經濟不穩下的本地就業情況。吳秋北說,雖然香港的失業率不算高,但本地就業的質量有提升空間,建議特區政府帶頭取消外判制,直接招聘勞工,而就算要採用外判制,也應該將勞工薪酬在標書中獨立計算,將保障勞工合理薪酬的元素納入中標條件。

  談到建造業近年發生的欠薪潮。吳秋北說,本地建造業採用的層層外判制度,即大判給二判、二判再三判、甚至再分判等,一旦其中一環的資金鏈出問題,最前線的勞工便無糧出。就算現行法例僱主拖欠薪酬有刑事責任,也有由大判直接出糧的相關機制,追討欠薪的程序依然太慢,工人辦完手續都可能已被拖欠薪金幾個月。

  須立法保障外送員權益

  吳秋北並指,香港法例必須加強對平台外送員的僱傭保障,不應讓外送平台無王管,令勞工喪失拖糧、工傷、病假等合理保障,建議參考內地、新加坡等地做法進行立法,要求外送平台與外送員訂立合約明確僱傭保障,釐清薪金、福利、保險、工傷、遣散等責任。

  冀外勞輸入引入煞停制

  談到外勞政策,吳秋北說,香港近年面對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下降等情況下,在安老護理、建造業、運輸物流業等多個工種出現勞工短缺情況,而特區政府已針對此情況推出相關輸入外勞措施,卻有一些不良僱主覺得外勞好使好用,先行解僱本地員工,或者藉此壓榨本地工人工資;或者與中介巧立名目剋扣工資;甚至要先墊付一筆錢予中介才能入職,既對外勞不公,也違背本地就業優先原則,令本地就業質量有下降趨勢。

  他建議特區政府要密切檢視各行業的勞動力變動,引入能有效及時煞停輸入外勞的機制,在工程項目大減時不容許輸入相關建造工人等,同時要加強規管,保障外勞待遇等。

  財赤下應使得使 確保河套區建設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建議,特區政府要與立法會攜手加強監控工務工程,但強調對香港發展有重大經濟效益的基建項目要應使得使,「香港必須透過推動產業多元發展,積極開拓經濟新增長點,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及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正是讓粵港澳三地很多產業鏈更好對接、優勢互補的關鍵,影響本地科研轉化成本能否大幅降低等,建議特區政府確保有關基建發展速度。」

  冀工程撥款審批門檻下調至3000萬

  吳秋北說,研究工務工程效益成本管理小組委員會現正積極探討優化工務工程項目的監管機制,建議特區政府更好配合立法會加強監控工務工程,包括將現時要求工務工程撥款超過5,000萬元須交立法會財會獨立審議批准的門檻,下調至3,000萬元;審視工務工程所採用的物料價格,考慮以中央採購或直接採購方式,降低採購成本;審視工期過長原因,精簡行政程序,減低工程人力成本;引進最新工程科技,降低建造成本及提升工程安全性等。

  優化跨境醫療 盼擴內地適用範圍

  工聯會對新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讓市民更好跨境就醫、養老的措施。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本地公共醫療和安老服務的成本比內地高,希望爭取津貼,讓香港市民購買內地醫保,發展兩地「醫養結合」服務;進一步優化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持續增加內地適用醫院範圍和數量,擴大適用醫療項目等。「這些措施不僅可幫特區政府慳錢,也有利促進內地醫療服務產業的發展,互惠共贏。」

  吳秋北說,面對人口老齡化,特區政府要善用背靠祖國的優勢,爭取透過更多福利可攜、服務過河等利民政策完善長者的醫療服務。尤其有不少香港長者計劃到內地養老享受退休生活,都需要相關醫療配套,故建議特區政府爭取讓長者醫療券更加廣泛在內地的三甲醫院使用;放寬市民取得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的門檻,將受養人的通常居住地範圍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讓供養人安排長者安老時的選擇更多等。

  倡設儲蓄計劃扶青年上車

  談到香港樓價近年略為下調,但青年人上車依然困難。吳秋北表示,看到不少香港青年在畢業後立即想要申請公屋,不夠膽有大作為,寧願不升職加薪,這種現象非常不好,建議特區政府推出青年未來置業儲蓄計劃,接受18歲至40歲青年以每月供款購買政府債券,讓大家可在債券到期時提取本金和利息畀首期,並可享購買政府資助出售房屋項目的權利,以上車可期,鼓勵香港青年發奮圖強,力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