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創活水流 「六小龍」脫穎而出






政府引導政策支持 「金木水火土」協同賦能浙江民營經濟
「六小龍」何以在杭州集中出現?杭州做對了什麼?這是當前不少地方的「大哉問」。當記者將這個問題拋給DeepSeek大模型時,答覆中的20個字濃縮了最為簡要清晰的答案:數字經濟、創新生態、政策支持、人才資源、創業氛圍。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課題組最新報告則給出「金木水火土」的五字訣:耐心陪跑的「真金白銀」、根深葉茂的「創新人才森林」、交匯融通的液態創新網絡、接續不息的「創新火種」、悉心厚植的創新沃土以及這五者的協同賦能的系統性生態。 ●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杭州報道
蛇年春晚上,穿着花棉襖、轉着花手絹扭秧歌的機器人看呆了觀眾,被網友們暱稱為「賽博秧歌」。幾日後,這批人形機器人再度進化,通過算法升級實現了更為流暢的扭腰舞。2月17日,創造出人形機器人的「90後」CEO王興興出現在了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他的故事印證了中國年輕創客的崛起,也彰顯了中國企業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順應AI趨勢、引領時代浪潮的態勢。
研發費用享千萬稅收優惠
過去一兩年的全球科技浪潮中,在大語言模型技術影響下,機器人成為熱門賽道之一。「當有人願意採購產品、社會對它有認可度時,我們才去做。」談及近期這輪人形機器人熱潮,宇樹科技創始人兼CEO王興興顯得十分克制,「2022年底時公司尚未開始研製人形機器人,但已有一批客戶展現出了購買慾望,於是我們將其另闢出來,與四足機器人『雙線並行』進行研發。」
王興興提到的四足機器人,是宇樹科技最早的王牌產品。而直到2023年年初,宇樹科技才正式邁進了人形機器人大門。2024年3月,宇樹科技通用人形機器人H1與英偉達CEO黃仁勳共同出現在2024年英偉達GTC大會開幕式上;5月,宇樹科技發布售價9.9萬元起的人形機器人G1,並上架京東……
登上蛇年春晚的人形機器人名叫「福兮」,諧音「伏羲」。「流暢的舞姿背後,是極高的科技含量。」宇樹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這批人形機器人身上裝備了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導航、多智能體協同規劃、先進組網方案以及全身AI運動控制。這些技術讓H1在舞台上走得穩當,動作整齊得就像複製黏貼一樣,比真人舞者還穩。
「伴隨着AI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技術的深度融合,通用人形機器人一定是未來幾年世界科技大佬們競相爭奪的研究高地。」在王興興看來,宇樹今天的成功,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杭州政府的支持。「在2021年至2023年的發展關鍵期,宇樹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就享受了數千萬元的稅收優惠,切實緩解了企業的研發壓力。」
浙江獲民營經濟「大滿貫」
從央視新聞視頻中可以看到,在17日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至少出現了六位浙商的身影——包括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以及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
回首2024年,民營經濟大省浙江分別以106家、109家和19家上榜企業的數量拔得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民營企業100強」三張榜單的頭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這份「大滿貫」的成績單,折射出浙江民營經濟在創新驅動、全球開拓和精神傳承中不斷煥發出來的新氣象。
打破體制機制壁壘減後顧憂
放眼世界,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新材料等新興領域蓬勃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立足國內,中國式現代化正進入爬坡過坎、全面推進的關鍵歷史時期。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時,明確要求浙江「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浙江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先行,離不開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高質量發展。
「我們團隊的成功,正得益於體制機制一體改革。」2023年度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浙江理工大學教授吳金丹深有感觸。作為一名雙聘專家,過去幾年,她可能上午在學校科研,下午在企業一線實踐,晚上又到高能級平台驗證問題。近年來,隨着成果互認、人才共享等政策的出台,教育、科技、人才之間體制機制的壁壘逐步被打破,浙江省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也逐漸消除。
杭州「六小龍」
公司名稱 主要經營範圍
宇樹科技 四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研發
DeepSeek 開源大模型
遊戲科學 遊戲開發
群核科技 雲設計軟件
BrainCo 非侵入式腦機接口
雲深處科技 四足機器人研發應用
「金木水火土」五字訣
金——耐心陪跑的「真金白銀」
杭州推出「3+N」產業基金,將擴大到3,000億元規模;
研究提出「三個15%」科技投入政策,從制度層面培育耐心資本。
木——根深葉茂的「創新人才森林」
浙大、西湖大學等院校扮演重要角色;
「六小龍」中有三家出自浙大系;
硬核學科產教融合疊加人才網絡,源源不斷提供創新人才。
水——交匯融通的液態創新網絡
以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高水平大學和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等省實驗室為錨機構,杭州提出構建環大學、環科創平台創新生態圈,形成「學科+平台+產業」的杭州模式。
火——接續不息的「創新火種」
「四千」精神、「兩板」精神、「杭鐵頭」精神,不斷激發一方人「敢闖敢干」的創業熱情和「開放求變」的創新思維,在數字化浪潮中再創新業。
土——悉心厚植的創新沃土
足夠肥沃的創新土壤、鏈珠成串的創新創業載體以及將政策勢能、市場動能與人文基因熔鑄為支撐科技創新的「有機質」和「富集層」。
金木水火土——協同賦能、共築生態
政府引導基金、社會資本加速了信息流、人才流、技術流的交匯融通;
開放融通的創新場形成渦旋集聚的人才引力場。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