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布局未來產業 港助力連接國際技術

●《大灣區未來產業發展合作倡議》發布儀式現場。
●《大灣區未來產業發展合作倡議》發布儀式現場。

●國家工信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柏傑在活動上致辭。
●國家工信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柏傑在活動上致辭。

  工信部:今年力爭突破百項前沿技術 形成百項標誌性產品

  由香港貿發局聯合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工業合作經濟學會、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共同舉辦的「未來產業國際化發展大灣區對接活動」昨在深圳舉行。活動聚焦「未來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具身智能和智慧醫療,旨在搭建一個高效、專業、可持續的共贏發展的交流平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內外在未來產業領域的優秀企業和創新項目進行精準對接。國家工信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柏傑在會上表示,2025年力爭突破百項前沿技術,形成百項標誌性產品;2027年中國構建的未來產業將成為世界重要力量。有學者指出,大灣區特別是河套就在大力發展未來產業和新興產業,香港是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的橋樑,對技術的發展也起着很重要的連接作用。 ●文 /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對於與會嘉賓高度關注的未來產業,柏傑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與重點任務。他表示,將通過強化技術供給、打造標誌性產品、壯大產業主體、豐富應用場景等措施,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到2025年,力爭突破百項前沿技術,形成百項標誌性產品,初步構建未來產業發展模式。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推動未來產業與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協同聯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2027年,中國構建的未來產業將成為世界重要的力量。

  中小企成未來產業新勢力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分享了《中國未來產業發展報告》。他稱,如今,未來製造、未來能源、未來空間等高成長賽道複合增長率達到15%左右,這些高成長賽道有望率先形成新的支柱產業。中國2024年生物合成的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超過40%,智能製造裝備產業規模已經超過3.2萬億元人民幣。中小企業憑藉着專精特新能力迅速成為創業的新勢力,並形成產業鏈雛形。比如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處於上游的人工智能技術器械與減速器、伺服系統、電機、傳感器等硬件企業。

  魯春叢說,中國的未來產業呈現了「三極一帶」的空間格局,「三極」指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城市群,他們憑藉着科技創新的資源、金融資本和開放優勢,正在成為未來產業的策源地和全球競爭的高地,在於原子體製造、激光製造、生物製造、人形機器人、衛型互聯網、腦機接口、6G以及量子信息領域形成先發優勢。特別是北京加強了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製造等領域;上海布局未來健康、未來空間、未來材料、腦機接口、合成生物、量子科技等領域;廣東正在推進未來製造、未來能源和未來信息等。而長江經濟帶九省二市憑借製造業的基礎和資源秉賦探索,達成協同創新的發展模式,在商業航天、合成生物、綠色能源等領域多點開發未來產業空間的布局,正在更深地推進。

  六方向促灣區未來產業合作

  《大灣區未來產業發展合作倡議》也在本次活動中正式發布。倡議提出六大合作方向,包括助力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進示範應用場景建設、構建開放創新人才服務生態、高質量強化投融資服務、開展未來產業企業梯度培育、搭建未來產業公共服務平台等,旨在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大灣區未來產業發展新高地。

  貿發局:提供國際合作平台

  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表示,香港正積極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推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等產業發展,憑借創科、人才等優勢將助力大灣區未來產業發展。香港貿發局將繼續為企業提供國際合作平台,推動科技成果走向全球。

  此次活動吸引超過300名來自國家科技、教育、經濟、產業以及政策研究等部門的領導和專家,香港及內地的大學及研發機構、產學研促進機構、科技企業、科技服務企業等。此外,多家風投創投及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促進金融界對未來產業發展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活動期間,還同步舉辦了企業閉門對接活動,助力未來產業企業國際化新發展。

  《大灣區未來產業發展合作倡議》要點

  ❶ 助力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面向未來產業重點方向,推動跨領域技術交叉融合創新,突破關鍵前沿核心技術,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產業化落地。

  ❷ 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產業鏈培育模式,支持龍頭企業組建未來產業創新聯合體,帶動培育一批高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

  ❸ 面向未來產業方向深入開拓應用市場,落地一批有大灣區特色標杆應用場景。

  ❹ 組織開展高水平對接活動,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加速技術和產品應用迭代和產業化。

  ❺ 打造未來產業「瞭望站」,精準識別和挖掘高潛能未來產業。

  ❻ 優化大灣區未來產業鏈集群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