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姐弟命名賽 首天收逾萬「提名」

●海洋公園大熊貓寶寶「家姐」、「細佬」前日首天公開亮相,吸引超過5,000人入場。 資料圖片
●海洋公園大熊貓寶寶「家姐」、「細佬」前日首天公開亮相,吸引超過5,000人入場。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出生的大熊貓寶寶「家姐」及「細佬」首日公開亮相大受歡迎,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表示,牠們首日與公眾見面,在5小時的參觀時間內逾5,000人入場,破「大熊貓之旅」展館的單日最高入場人次紀錄,兩姐弟的命名比賽首日亦收到逾10,000人提交命名提議,顯示牠們相當受歡迎。

  首天亮相吸逾5000人入場

  園方今日(18日)起推出早上9時半至10時的貴賓團,每日接待40人,每人收費1,500元。龐建貽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至今已收到數百宗申請,部分是商業機構包場,而貴賓團收費有參考過其他園區做法,亦看到香港有一定客群能消費,有關收益在扣除開支後,會留作大熊貓保育工作。

  他指出,「家姐」及「細佬」目前僅半歲,需要預留時間餵奶,牠們與母親「盈盈」分開在兩個場館生活,當牠們一家三口身處同一場館時,可以延長參觀時間。至於「家姐」及「細佬」的命名比賽於數日前開始接受投稿,首日已收到超過10,000人提交命名,有少部分提議維持叫「家姐」、「細佬」,他認為若考慮長遠,會否不止擁有兩隻大熊貓寶寶,這個大家庭屆時或不止6隻,或者香港有另一個系列名稱是跟着輩分排序,這也是其中一個考慮。

  去年中央贈港的大熊貓「安安」、「可可」來港後,帶動聖誕期間入園人數增加三成、農曆新年假期亦增一成,相關產品收入亦增長兩成,公園將會推動大熊貓經濟,於園內推出各項收費活動,例如製作大熊貓食物「窩窩頭」及利用糞便製作再造紙,希望繼續保持大熊貓熱潮。

  「家姐」、「細佬」兩歲前將興建一個新展館讓牠們居住,預計造價逾億元,正積極與政府及其他團體商討融資安排。

  海洋公園上個財政年度虧損逾7,000萬元,龐建貽指出四成開支投放在保育教育上,政府每年2.8億元資助將於明年結束,他表示會再與政府商討,希望資助可以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