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相融 前沿學科互取所長

  城市間科技、產業的競爭,本質上是對創新人才的競奪,大學是創新人才最主要的「策源地」。在杭州這波創新浪潮中,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院校扮演了重要角色。從未來科技城、夢想小鎮,到人工智能小鎮,再到南湖未來科技園,產學研創一體聚合成鏈、碰撞裂變,杭州得以走上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發展快車道。

  資料顯示,「杭州六小龍」中有三家出自浙大系。深度求索創始人梁文鋒就讀於浙江大學電子工程系,其團隊正是基於浙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沉澱,以「超高性價比」訓練出性能匹敵GPT-4的大模型。雲深處科技創始人朱秋國和李超團隊的技術突破離不開浙江大學控制學院的積累。群核科技兩位創始人陳航和黃曉煌均畢業於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

  流動的創新網絡滋養了人才森林,開放融通的創新場則形成了渦旋集聚的人才引力場,讓不同類型的人才在其中彼此交流、互取所長。以遊戲科學為例,團隊中來自浙江大學、中國美院等專業團隊成員間的碰撞,催生了《黑神話:悟空》實現科技與藝術的融合。

  「近年來,杭州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積極營造大興科技、大抓創新的濃厚氛圍,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先手棋,正在打造一座向新而行,攀高求質的創新活力之城。」杭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杭州將探索建立「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的協同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機制,促使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