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為經濟注入生氣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在香港出生的一對熊貓龍鳳胎近日開始亮相,與公眾見面,樣子趣致,動作可愛的「家姐」和「細佬」無論一舉手一投足,隨意翻個觔斗都逗得人開心歡樂。牠們的誕生為香港帶來希望,也為沉鬱良久的經濟不景注入生氣。香港經濟一向着眼於金融地產,也慣性成為大家心目中開源的主要「出路」。就以近日市民及遊客蜂擁探望熊貓的「墟冚」場面可見,別小覷熊貓經濟造成的威力,如用心經營,它可能將是重啟本港經濟的重要元素。
本港經濟雖已漸見好轉,但仍面對來年2,000億的財政赤字,一般人可能對這數字沒什麼概念,但若知道政府每年開支大約7,000億元,就了解這財政赤字原來佔政府開支三分之一,其實是相當大的數目,當局要「填氹」,的確是很大的考驗。《財政預算案》月底公布,全城關注2元乘車優惠計劃如何調整,近期社會上有意見提出向公共交通營辦商埋手,建議巴士公司向60歲至64歲人士提供半價優惠,以節省政府補貼差額,履行更多「社會責任」。
不錯,作為公營事業,對社會的確有共渡時艱的責任,惟先決條件是這個公營事業仍處於盈利增長階段,否則,任何落水變動都會令其營運百上加斤,反而造成加價壓力,最終都轉嫁至消費者。事實上,像2蚊乘車優惠的這些福利政策,既是當年由政府提出,博取了市民的掌聲,如今出了狀況,就應由政府承擔來收拾殘局,無理由把營辦商「拖落水」。大家都應該明白,任何商業運作除了講愛和責任,還要「計數」,倘政府因財赤而要求根本盈利不多的營辦商擴展半價優惠,那豈不變成慷他人之慨,把推動福利政策責任放在營辦商身上?
無可否認,開源節流絕對是理財的不二法門,基於地緣政治的影響,本港目前要開源確實舉步維艱,但正正就是逆境,才能考驗到理財官員的專業和魄力。節流方面,檢討給予60歲以上人士2蚊乘車優惠的措施,其實僅涉及每年不足50億元的開支,就算財爺將其全部取消,這個數字相對於2,000億元財赤而言,只不過是杯水車薪,惟政界卻討論得沸沸揚揚,似乎就沒有其他更有效又不影響民生的好建議了,真令人費解!2蚊乘車優惠,本來是近年被市民公認政府的一項德政,貿然向其「開刀」,對民間所造成的反效果料將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