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森林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

  相信家家戶戶的浴室都會有琳琅滿目的塑膠容器,盛載着不同的梳洗用品,包括洗頭水、護髮素、洗手液、梘液等,如果家中育有孩子的家庭,也有另一套供孩童專用的梳洗用品;如果家中養了寵物,也另有為貓狗專用梳洗用品,換言之,一個家庭的浴室內,放着十數瓶塑膠容器也是很普遍。另外,無論是洗衣服的洗衣液、柔順劑,抑或是用來清潔浴室的潔廁液等,也不乏塑料瓶的影蹤。

  再到廚房,橫放直放的調味料,除了塑料瓶,也有「唧唧裝」,例如蠔油、煉奶、日式芥辣等,也有方便用家的包裝。此外,即使部分食材的器皿是以金屬罐或玻璃瓶盛載,個別也內藏塑膠蓋或匙。另外,洗淨碗碟的洗碗液,同樣放在塑膠器皿內並附有膠泵。很多從超級市場購買回來的食品包裝,也離不開軟硬塑膠容器或吸塑。

  當年疫情肆虐,坊間幾乎每人手持一小瓶酒精搓手液,同樣以塑膠樽盛載,可見香港市民對塑膠容器的龐大使用量和需求。

  其實,香港用家宜減少塑膠瓶的使用,例如消費者可以選購可以添補的補充裝,直接減少塑料的消耗。在符合健康和安全的原則下,個別塑料瓶可以再次使用,或用作澆水灌溉等其他用途;不能再用的塑膠樽,在簡單清洗下,可以交「綠在區區」進行環保回收,供循環再造。市民日後在逛街時也可自攜水壺,並在自助飲用機添盛,減少對塑膠飲料瓶的額外需求。在選購禮品和日用品時,消費者也盡可能選購「輕裝上陣」的產品,減少吸塑和塑膠包裝的採用。

  源頭減廢,透過「3R」(即減少(reduce)、重複使用(reuse)、循環再造(recycle))、減少塑膠使用,將大大減少固體垃圾,減輕對堆填區的負荷,人類對環境是有持份的,可持續發展就是對社會負責,惠及市民,造福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