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發展/保監局力拓非壽險 三方面檢視醫保

特區政府積極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競爭優勢,而保險正是重要一環。保監局主席姚建華表示,香港約88%保費收入來自人壽保險,一般保險佔比不高,未來將加大力度發展非壽險業務。
姚建華透露,將於今年檢討香港醫保市場,希望加強消費者保障及行業可持續發展。該局續稱,年內將就大灣區退休養老批出新保險牌照及產品,期望減輕香港人口老化及公營醫療等壓力。/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姚建華表示,非壽險業務中,醫療保險是其中一大板塊,但近年醫療保險市場出現不少問題,如醫療通脹嚴重,醫療保費每年以兩三成的幅度增加,操作層面方面,亦出現待客不公或索償等問題。他指出,保監局將就醫療保險市場開展中長期計劃,今年先就整個市場作檢討,之後再推出優化方案。
先作檢討 「成熟一項推一項」
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表示,檢討將從三方面出發,一是對投保者公平、二是行業可持續營運、三是減輕公營醫療壓力。據保監局數字顯示,一般保險業務當中「意外及健康(醫療)」直接業務的表現,由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以來,一直處於承保虧損狀態,反映行業營運及可持續發展方面並不理想。他直言,香港人口老化對醫療需求有增無減,但香港醫療服務約有七成由公立醫院提供,私營市場佔三成。他指,若私營醫療做得不好,公營醫院壓力會更大,加上現時特區政府面臨財政壓力,故要盡快檢視醫療保險市場的問題。至於何時有措施推出,則是「成熟一項推一項」。
除醫療服務外,退休養老亦是香港未來要面對的一大問題。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目前65歲或以上佔本港人口約22%,按照推算,到2046年將佔全港總人口逾三分之一。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呂愈國表示,香港保險業務亦開始推北上退休養老的產品及服務,如購買保單可以入住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院等。
冀年內就灣區養老保險發牌
呂愈國指,近年港人北上消費活動已成趨勢,北上退休養老的需求亦有上升。他透露,保監局正研究引入新的服務提供者,提供一站式垂直退休養老保險服務,有別過往保險公司要與第三方合作。
張雲正表示,希望年內就大灣區退休養老批出新保險牌照及產品,期望減輕香港人口老化及公營醫療等壓力。由於涉及大灣區養老項目,他透露,潛在服務提供者以內地公司為主。
至於保監局計劃對內地訪客的定義作出檢視,張雲正指,去年首三季內地訪客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達27.6%,而非本地亦非內地訪客佔比則約8%至10%。呂愈國表示,由於現時多了高才通等專才來港,但卻計入內地訪客,故希望就此重新定義。他透露,正與持份者諮詢,亦需時間予業界收集資料,但明言今年內會有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