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禁忌說「變」\胡一峰

  今年央視總台春晚上,主持人一句「屋裏打傘不長個」,被網友稱為春晚「第一梗」。其實,這是句老話,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說法。我記得在我老家說的是「屋裏打傘變矮子」。摳字眼的話,「變矮子」的恐嚇比「不長個」更可怕,因為這意味着已長了個的也可能「變」矮。

  由此想到一系列民間禁忌,似乎都與「變」相關。我從小被告知,絕不許學結巴說話,不然自己也會變成結巴。而我鄰居家的小孩,確因以學口吃者為樂而得了口吃,後來矯正與否,不得而知。再者,那年頭家裏沒有空調,電風扇也不多。夏天的夜晚,大家到院子裏坐着乘涼,驅熱驅蚊都靠扇子,家用的一般是大蒲扇。小孩子怕熱又淘氣,為多來風,常兩手各拿一把,大扇特扇。老輩人看到了,必要呵止,據說這樣做是要「變蝴蝶」的。這就比「變矮子」「變結巴」更可怕了,不僅有損形體康健,而且直接喪失人形,變成了另一物種。會發生物種轉變的情況還包括吃得太鹹,這種情況下是變成蝙蝠,華北叫燕巴虎兒。兩手持扇變蝴蝶,應該是取其形似,變蝙蝠的依據何在呢?大概和蝙蝠是老鼠偷吃鹽變來的這個傳說有關吧。

  節日尤其是春節,禁忌更多了,從說話到做事,從初一到十五,有一整套的說法。民間禁忌流傳日久,很多還神奇地做到了「全國統一」。在科學的視角下,大多數禁忌聽起來荒誕不經,仔細琢磨一下,有些純屬迷信,有一些卻有實際效用,或關乎觀瞻,比如屋裏打傘、雙手搖扇;或包含禮儀規矩和生活常識,比如吃菜不要太鹹,不要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逗樂。禁忌本質上是套着無厘頭外衣的實用百科。儒家所謂「聖人以神道設教」,佛家好以譬喻說理,都是類似的法門。而在網絡文化加持下,有的禁忌變成了流傳甚廣的「梗」,獲得了新的傳播方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