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觀察】重塑「文化肉身」方能「鬧海」

  網上有種說法,自2024年開始進入「九紫離火運」,文化創意產業將有很好的前景。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這兩年中國的文創產業確實有爆發之勢。

  2024年首部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風靡海內外。2025年剛開春,電影《哪吒2》以百億票房,創造中國電影的新紀元,並強勢進入海外市場,上座率和口碑雙雙攀升,《哪吒2》創造中國電影出海的新里程已成定局。

  連同前幾年已經在海外頗具影響的李子柒、修仙小說,中國文化悄然間在電影、遊戲、短視頻、網文這幾個重要的文化形態上形成「矩陣」出海之勢。需要說明的是,這幾年中國電視劇雖然沒有出現大IP,但《甄嬛傳》等國產劇目在東南亞一帶一直有不小影響。

  凝結豐富中國文化元素為有機整體

  文化出海,這是中國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此前也曾做過很多嘗試,為什麼在短短幾年間突然就爆發了呢?

  這樣一個宏大命題,必然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從文化產品本身呈現的效果來看,相比過去的出海產品,《哪吒2》、《黑神話》以及李子柒的視頻,中國文化元素的濃度明顯更高、力量感明顯更強。

  此前很長時間,中國文化出海是以文化符號的單體推介為主要方式,比如書法、中醫、武術、瓷器展示等。即使有影視劇這種綜合藝術,其實往往也是以幾個符號為切入,試圖借助對方的刻板印象來強化自身的文化標籤,比如永遠少不了的大片紅色。

  這種呈現方式,失之於破碎,零散的符號或許能吸引一些海外觀眾的好奇心,但無法將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凝結為一個有機整體來展示。但《哪吒2》、《黑神話》這些大製作和以前完全不同,在呈現中國文化方面,它們做到了又豐富又深入。正如哪吒的蓮花化身,這些作品成功地將眾多傳統元素重塑成另一個鮮活的「文化肉身」。

  「空杯」心態 以謙恭姿態從頭認識中國文化

  應該肯定的是,這些產品能如此不同,同這批80後創作者面對中國文化時的「空杯」心態有很大關係。很多時候,因為我們自己長期生活的中國文化場景下,往往有種見慣不怪的輕慢心理。但從李子柒、馮驥、餃子導演身上,能看到他們正以一種謙恭的姿態重新發現、從頭認識中國文化。

  李子柒拍攝一條非遺視頻,會從拜師開始,以學徒角色歷時幾個月學習一門技藝。《黑神話》主創團隊走遍全國三十六處名勝古蹟拍攝,予以高度還原。《哪吒2》更是歷數年時間用1,900多個特效鏡頭展現中國神話世界的殊勝。

  總結他們的成功帶來的啟發,首先就是要有這種對中國文化的敬意以及更深層的文化自信。只有我們自己從內心深處相信,我們的文化值得真正潛下心來挖掘、繼承、打磨,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有可能打動海外觀眾。在現代文化工業體系的加持之下,懷抱敬意來重新審視中國文化,才有可能做出既不失民族文化之魂、又具有現代表現能力的優秀作品。這樣的作品既能征服國內觀眾,又能讓海外觀眾在視聽享受中潛移默化接受中國文化。

  哪吒歷盡波折終能重生,而中國文化歷久彌新,總能煥發新生。此時此刻《哪吒2》風靡海內外,正如大時代下一個精妙隱喻。 ●香港文匯報特約評論員 于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