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區擬發債融資 免進度受財困制約

●河套創科園首三座大樓已陸續落成,預計年內營運。圖為去年9月拍攝的工程進展。 資料圖片
●河套創科園首三座大樓已陸續落成,預計年內營運。圖為去年9月拍攝的工程進展。 資料圖片

●新田科技城是北都區創科地帶兩大重鎮之一。圖為去年9月拍攝的新科城選址。   資料圖片
●新田科技城是北都區創科地帶兩大重鎮之一。圖為去年9月拍攝的新科城選址。 資料圖片

  陳茂波:與公私合營原址換地片區開發多元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指出,為抓緊前沿科技迅速發展帶來的機遇,需要加速北部都會區的建設,提供足夠空間及基礎設施以吸引科技企業落戶香港,並加大其在港研發或高端製造業務的規模,以蓬勃相關經濟活動。隨着未來數年北都區相關工程將陸續上馬,政府工程開支將進入高峰期。為確保工程按時推展,會更靈活善用市場資源,包括會透過發行政府債券融資,確保北都區的發展進度不會因公共財政狀況而受到制約。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指出,提速發展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把握科技變革機遇的關鍵。北都區是香港經濟發展新引擎的載體,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新興產業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廣闊發展場地,並透過構建完善的創科生態圈,結合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業和市場規模的優勢,推動灣區聯動發展。

  河套首三樓年內營運

  他表示,北都區規劃為四大區域,當中創新科技地帶覆蓋河套香港園區和新田科技城兩大重鎮。面積87公頃的河套香港園區與對岸河套深圳園區協作發展,成為推動港深兩地創科研究轉化與發展的試驗田,園區首三座大樓已陸續落成,預計年內營運,其餘五座亦全速推進,特區政府正爭取在區內落實創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動安排。

  至於新田科技城及附近一帶的210公頃創科用地,則承接河套區的科研活動和成果轉化,發展以產業導向並充分善用香港內聯外通優勢,吸引海內外策略性科技企業進駐,構建蓬勃的創科產業鏈和新興創科產業基地。

  片區開發下半年招標

  陳茂波指出,北都區相關工程將陸續上馬、產業用地逐步推出,加上其他重要民生相關的基建工程如北區醫院擴建、啟德新急症醫院、公營房屋相關土地平整項目等,政府工程開支將進入高峰期。

  為確保工程按時推展,早日惠及經濟民生,政府會善用市場資源,包括採用更多元的發展模式以推展相關項目,包括更多的公私營合作、原址換地、試行片區開發等。以片區開發模式為例,政府已就北都區三個試點向市場邀請意向書,目標是今年下半年起陸續招標。

  陳茂波特別提到,會透過發行政府債券融資,確保北都區的項目進度。而發債支持基建工程、投資未來,是國際慣常和普遍的做法,不少地方的政府也透過這方法為基建項目融資。

  他並指有國際機構報告認為,儘管香港計劃發債支持基建,但債務水平仍處於低水平,另有本地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適當發行債務,以支持惠及民生和社會長遠發展的項目,屬明智之舉。

  他強調,為推行策略性基建,並讓新增產業用地更快推出,香港有條件並有能力適度增加發債,以靈活運用市場力量,而環顧一些先進經濟體,其政府債務相對生產總值的比率均超過100%,相較之下香港現時相關比率僅約9.3%,未來即使略為提高有關比率,亦仍遠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屬穩健水平。

  帶來稅收兼豐富債市

  陳茂波指出,發債籌資乃用在投資未來,並非用在日常開支,這是特區政府一直嚴守的財政紀律。隨着部分基建工程逐步落成,未來發債需求及規模會相應減少。另一方面,基建投資帶動的經濟活動和產業發展,亦將為香港帶來更多新發展機遇和稅務收入,而透過發行較長期債券以支持較長期的工程項目,也能讓現金流年期與工程項目的需要相匹配。

  他表示,特區政府過往發行的債券深受環球機構投資者包括商業銀行、中央銀行、主權基金及國際組織以及基金經理、私人銀行、保險公司等歡迎,如2024/25年度發行的綠色債券和基建債券,機構投資者部分均錄得近3倍至7倍認購額,反映市場有龐大需求,以及對香港長遠發展具信心。不少保險公司或資產管理機構亦期望特區政府增發更多不同年期,以不同貨幣計價的債券,滿足他們對本地債券的投資需求,而這同時有助推動香港債券市場更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