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團建言】匯聚政策局力量 積極拓新增長點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2024粵港澳公路單車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單車測試賽去年11月舉行。 資料圖片
●2024粵港澳公路單車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單車測試賽去年11月舉行。 資料圖片

  民建聯倡港扶持氫能發展 打造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民建聯本月7日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交新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書,圍繞振經濟、惠民生等議題提出共286項建議。民建聯主席陳克勤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說,香港在全球地緣政治環境不明朗下,金融、地產等香港傳統支柱產業的發展備受挑戰,特區政府必須匯聚不同政策局的力量積極開拓新增長點,包括積極將香港變成高質量的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扶持氫能等新能源產業發展等,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內地相關產業強強聯手,併船出海,助香港能順利達至經濟升級轉型的目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

  民建聯在今次預算案提出不少重點建議都涉及用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優勢,促進本地產業融入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不同產業發展,積極為香港開拓新的增長點。陳克勤說,配合好國家的新能源發展是支持香港經濟開拓新增長點的重要一環。

  應加快綠色能源基建設施建設

  他舉例指,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受到新加坡等主要競爭對手威脅,而內地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蓬勃,香港應該把握船用綠色能源在全球正日益普及的契機,加快相關基建設施建設,以發展本地綠色船用燃料加注產業吸引大貨船停靠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相關產業攜手合作,盡快制訂綠色船用燃料的款式及標準,發展完整燃料加注生態圈。

  「雖然新加坡現時已搶先提供多項綠色船用燃料加注服務,但內地有關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已有一定程度,只要香港與內地攜手合作,做好分工,就能讓香港參與做好產業鏈下游等,大大節省成本,後發先至。」他說。

  談到民建聯提出多項扶持氫能產業發展建議,包括制訂氫能汽車規格和行走的安全法規、加快規劃及建設加氫站等,陳克勤說,氫能是世上最潔淨的能源之一,而內地在生產氫能的技術和能力現時在全球領先,包括能夠以太陽能製氫,並應用於內蒙古、新疆等大草原或者沙漠地方。

  帶頭推動氫能車普及 向東盟展示技術

  他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也是「超級聯繫人」,能夠透過提供大量氫能的應用場景,例如由特區政府帶頭推動氫能汽車、氫能工地、氫能發電機、氫能離島發電的普及,向東盟以至全球國家示範好這環保又效益高的技術,用好香港的融資優勢,讓我國的新能源遍布世界,經濟效益不可估量。

  將來或為公共財政帶來巨額稅收

  陳克勤坦言,雖然特區政府用於推動有關新產業的投資不一定能立即有回報,但卻是左右香港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除了將來能為公共財政帶來巨額稅收,也能讓公眾看到特區政府促進經濟發展的決心,提振各界對前景的信心。這些工作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政府全面布局,持之以恒地投入,是重中之重。

  他認為,推動香港發展不同新產業需要多個政策局一起完善相關扶持政策,拆牆鬆綁。他建議特區政府要建立全體政策局集體負起促進經濟發展責任的文化,除了要科學化制訂KPI鼓勵各部門更積極改善香港營商環境,不同政策局局長還要多主動推出支持不同產業發展的政策方針與措施,起到帶頭作用。

  可設人才需求清單 全球針對性招才

  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民建聯主席陳克勤在專訪中表示,本港很多產業面對人才短缺,窒礙未來發展,加上最新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1%,猶如全民就業,一般市民只要體能許可根本不難找到工作,有空間適當地引進勞工及專業人才。建議特區政府要在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中,積極審視各行業未來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制訂「未來人才需求清單」針對性地引進,並可主動與院士、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國際高端人才聯繫,建立吸引全球國際高端人才的機制,對提升科研或教學質素等大有助力。

  談到民建聯近年曾多次到訪多個東盟國家,與當地的企業家和人才交流。陳克勤說,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人才發展的空間非常大,加上生活環境國際化,以及低稅率等優勢,對東盟國家等人才十分吸引,然而這些人才往往因為語言、宗教等因素,慣性選擇到新加坡升學、發展,建議特區政府逐步推動成為穆斯林友好城市,包括完善清真飲食的認證服務及配套安排、讓旅發局推出穆斯林美食圖鑒等,吸引更多東盟等地的人才和旅客來港,並要加強向東盟地區宣傳來香港升學和就業的機遇,包括中國內地龐大市場的多元發展空間等。

  倡為東盟人才提供更寬鬆簽證

  陳克勤並建議,特區政府可探討為東盟人才提供更寬鬆的簽證政策,允許更長的求職逗留期,並爭取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一同允許他們在大灣區其他城市求職,更好發揮香港作為東盟國家的「人才跳板」及「超級聯繫人」角色。另外,許多人才在選擇發展地點時,也會優先考慮其子女的教育環境,建議教育局應主動為新來港學童提供更好入學支援,提供教育規劃資訊等。

  此外,香港要為打造留學品牌及國際教育樞紐謀劃長遠,建議特區政府在未來北部都會區發展的大學城規劃中,確保預留充足空間用於學校宿舍建設;同時探討便利工廈改變土地用途,鼓勵改建工廈為學生宿舍等,避免宿位緊張問題阻礙留學生或人才來港等。

  把握全運會契機 向全國宣港特色

  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於11月舉行。民建聯主席陳克勤在專訪中表示,全運會是認證香港自身承辦大型賽事能力的好契機,相信國家許多體育明星屆時都會參賽,吸引各地體育迷來港觀賽。建議特區政府把握機會善用網絡宣傳和電視轉播,向全國觀眾宣傳香港城市特色,為內地同胞播下來港旅行的 「小種子」,同時推動香港全民運動熱潮,鼓勵各界在社區舉辦更多不同賽事,逐步擴大規模,繼而與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類似賽事攜手合作,共同促進體育產業發展。

  談到啟德體育園將於3月1日正式開幕,陳克勤說,香港除了可以透過爭取成為NBA海外賽、足球英超的暑期季前賽、UFC格鬥之夜等更多世界賽事品牌的承辦地,更好吸引全球旅客,也要善用自身在品牌營銷方面的優勢,發展好自己的賽事品牌和形象,譬如可舉辦大灣區較受歡迎的單車、羽毛球等項目,吸引旅客來港參賽兼旅遊。此外,特區政府亦應適度拆牆鬆綁,讓周邊產業應運而生,譬如場外有空間就可以設置一些小食攤販,舉辦賣物會,如像嘉年華;也要促進圍繞賽事的體育用品、紀念品、球迷會及運動支援隊伍等發展,積極推動主場經濟。

  盼慳錢勿向基層開刀 建議公務員凍薪

  要開源,也要節流。民建聯主席陳克勤在專訪中表示,民建聯深明公共財政所面對的困境,所以並無提出什麼派糖措施,但希望特區政府明白基層市民和弱勢群體所面對的生活艱難,希望盡量不要削減對民生和長者的支援。建議特區政府從公共財政支出金額龐大的公務員薪酬相關開支及工務工程項目慳錢,以凍薪、押後或擱置缺少經濟效益的公務工程持續節流等。

  陳克勤說,公務員的薪酬是很多私人機構的加薪指標,所以民建聯認為公務員減薪未必可取,有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嚴重打擊香港社會的消費信心,影響剛復甦的零售和飲食業等,認為倘要公務員團隊共渡時艱,凍薪是比較合適一些的做法。

  此外,特區政府各個政策局旗下有一些諮詢委員會已經不合時宜,卻需要花不少公務員人手去處理其相關秘書或支援服務,建議重整及精簡有關諮詢委員會的架構,節省人手。

  可擱置缺經濟效益工程

  至於如何加強管控工務工程項目開支,陳克勤指,特區政府應重新檢視接下來有哪些工務工程項目是可以押後,如項目欠缺經濟效益又不影響民生就應擱置。他認為,啟德發展區的區域供冷系統工程項目,除了建造金額高昂,要花數十億元,日常維修保養費用也很昂貴,每年需數千萬元,回本期長,可能要到2055年才回本,就未必符合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