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民企辦實事,未來發展有信心」

●在廣州番禺的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州里工實業有限公司的機械臂參展。 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在廣州番禺的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州里工實業有限公司的機械臂參展。 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2024年9月11日,「朱雀三號」可複用火箭十公里級垂直起降飛行試驗取得成功。 香港文匯報浙江傳真
●2024年9月11日,「朱雀三號」可複用火箭十公里級垂直起降飛行試驗取得成功。 香港文匯報浙江傳真

●廣東一家民營企業的實驗室。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廣東一家民營企業的實驗室。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廣州里工實業有限公司AIoT規劃部總監蔡汝梁與其企業研發的人形機器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廣州里工實業有限公司AIoT規劃部總監蔡汝梁與其企業研發的人形機器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朱雀二號」的成功發射充分證明了中國民營航天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香港文匯報浙江傳真
●「朱雀二號」的成功發射充分證明了中國民營航天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香港文匯報浙江傳真

  民企已成日益重要創新源泉增長動力 本報記者探訪民企發展新故事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出自民企之手、以DeepSeek和《哪吒》系列國產電影為代表的現象級產品,更成為提振信心、帶動增長的直接引擎,這背後的重要原因是民企已經成為中國日益重要的創新源泉和增長動力。

  過去幾年,政策利好不斷出台以及營商環境的日益改善,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助力。2018年11月,恰逢上一輪中美貿易摩擦開端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高規格民營企業座談會,提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給了民營企業定心丸和發展信心;2023年中央發布《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31條新措力挺民企;同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2024年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入快車道,於當年底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旨在從法律、制度層面消除民營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提振經濟和市場信心。但與此同時,現階段民營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外部不確定性影響部分民企的發展信心,內部轉型陣痛亦令民企增長承壓。香港文匯報駐浙江、廣東記者近日訪問當地多家民營企業,探訪民企發展最新故事及政策展望。一位受訪民營企業家表示,「政策支持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地方政府為民營企業辦實事的高效率與快節奏,亦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與期待。」 ●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盧靜怡 杭州、廣州報道

  【廣東】優化營商環境 民企開年衝刺跑

  無論是煙火氣息濃厚的街頭小店、還是緊張忙碌的科創企業實驗室,或是有條不紊生產各種產品的「世界工廠」流水線……廣東逾1,800萬家民營企業開年即開跑,起步即衝刺,拚經濟、搶訂單,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到處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作為內地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廣東去年登記在冊民營經濟主體總量達1,837.87萬戶,這些企業去年貢獻了廣東全省五成以上的GDP、八成以上的就業。為更好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宣布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不少廣東民營企業家受訪表示,感受到廣東乃至整個大灣區營商環境對民營企業的寬鬆友好,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也期待今後相關部門在政策制定時能更多傾聽一線企業的聲音,推出更貼合業界訴求的舉措,相信將可更好推動廣東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民營企業家讚政策支持力度

  在粵港澳大灣區,當地的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體感如何?廣州牛犢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楓對廣州乃至整個大灣區的營商環境表示「高度認可」。「包括廣州在內,大灣區對民營企業的政策環境已經相當寬鬆,從產業政策到營商環境,政府的支持力度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感受到的,不只是政策上的利好,還有政府在服務企業方面的開放度和高效率。」

  「我們公司近幾年專注於『二次元』這一細分市場,通過為年輕人提供換裝體驗動漫形象的功能,來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林楓在廣州創業多年, 其公司業務與互聯網經濟高度結合。他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說,從跨境電商到汽車、醫療、服裝設計等多個領域,廣州已經擁有成熟的產業鏈和堅實的產業基礎,為本地民營企業帶來了生產合作的便利。

  冀制定政策多傾聽企業聲音

  林楓舉例稱,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碰到資金緊張的情況,針對這些問題,政府近年來亦更加放寬對創新企業融資的支持政策,鼓勵企業創新,讓他們更加有動力發展。不過,他也提出,除了政府的支持,民營企業本身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機制的完善同樣重要。「政府的作用是服務和引導,但企業的發展不能只依賴政府,還需要市場、技術和資本的共同推動。」

  談及廣東近日成立的民營經濟發展局,林楓建議稱,希望職能部門在制定政策過程中,可以更多邀請一線民營企業家座談調研,多傾聽企業家的建議, 出台更加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支持措施。他相信,通過持續深化產業與科技的融合、創新人才的培養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強,大灣區必將在全球產業競爭中佔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傳統製造企業升級後訂單翻倍

  數據顯示,廣東七成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來自民營企業。在國產AI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作為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廣州里工實業有限公司正站上新的風口。該公司AIoT規劃部總監蔡汝梁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其所在公司創辦前40年還是一家傳統製造業企業,近年來順應製造業升級趨勢,開始研發機器人產品。如今已經獲得國家高新科技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稱號。「隨着智能製造需求的增長,我們的訂單近年每年都保持兩位數增長,今年預計訂單量將實現翻倍。」 企業的發展不僅依賴自身的技術積累,也與地方營商環境息息相關。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內地民營企業的日常對接多是街道一級和區主管部門,這些基層機構的執法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企業主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廣州的營商環境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而我們所在的番禺區亦是其中的代表。」里工實業運營總監黃元園表示,公司智能工廠落地番禺後,當地相關職能部門與屬地街道迅速行動,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在產業方面,相關部門積極牽線搭橋,為我們精準對接了眾多產業鏈上下游的優質客戶,助力企業融入本地產業生態。」黃元園還表示,在人才安居保障方面,當地還主動幫忙對接人才公寓,解決員工的後顧之憂。「這些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地方政府為民營企業辦實事的高效率與快節奏,而這種務實的作風與貼心的服務,亦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與期待。」

  【浙江】民營航天技術 提升「上天」效率

  如果說過去提到商業航天,人們想到的還只是馬斯克的SpaceX,那麼伴隨着中國航天領域破除市場准入壁壘的加速,越來越多的民營資本掀起了投資商業航天的熱潮。「伴隨着民營經濟發展局的成立與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實施,國家正在不斷優化包括航天在內的新業態新領域市場准入環境,為民營火箭公司參與航天項目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藍箭航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昌武信心滿滿地說,「朱雀二號」的成功發射充分證明了中國民營航天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中國航天正在迎來『黃金時代』。」

  春節剛過,浙江藍箭航天製造基地裏人來人往,工作人員正忙着裝配「朱雀三號」可重複使用火箭。由於任務進度環環相扣,他們之中不少人春節期間堅守崗位,進行數據測試。「跟着任務走,是航天人的常態。」藍箭航天結構件製造工張小亮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朱雀三號」計劃於今年下半年完成首飛,全年計劃完成三次飛行試驗任務。「為了這趟首飛,公司已經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來研製,如果成功實現,這將是中國商業航天行業運行十年以來最重大的事情。」

  「朱雀三號」實現一級重複使用

  張昌武坦言,太空軌道資源是有限的,未來太空的載荷越來越多,進入太空的規則等也會發生變化。「如果在未來兩年,中國不能實現火箭的重複使用,以及衛星的交付能力、載荷能力不能發生巨大提升,中美間的差距還會更大。」

  作為中國首款不銹鋼液體運載火箭,「朱雀三號」採用藍箭航天自研天鵲系列液氧甲烷發動機,一子級設計複用次數不少於20次,一次性使用任務的低軌運載能力可達21.3t,航區回收任務為18.3t。張昌武說,「實現一級重複使用後,『朱雀三號』單位千克的運載價格可以比『獵鷹9號』更低!」

  「發動機和箭體是全箭成本最高的兩大系統,只有將動力系統和製造兩個環節握在自己手中,火箭成本才可控;只有實現技術上的獨立自主,後續才能不斷實現產品迭代。」圍繞發動機研製與火箭製造,藍箭航天在浙江建設了湖州動力製造基地、熱試車中心及嘉興火箭製造基地,打造自身的火箭交付能力。

  走進藍箭航天工廠,一個直徑4.5米的不銹鋼「火箭貯箱」吸引了香港文匯報記者的目光。這款貯箱來自中國首款不銹鋼運載火箭——「朱雀三號」。藍箭航天技術戰略部負責人袁宇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不銹鋼在低溫環境下具有更高的硬度,成本也要低於火箭常用的鋁鋰合金,可以實現工業化快速製造。「商業航天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通過創新發展,不斷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提升效率。」

  有效彌補國家隊火箭譜系中空白

  2024年,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版「星鏈」正式拉開建設大幕。航天是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的創新賽道,國家隊是絕對主力,再去發展民間隊還有必要嗎?在張昌武看來,航天國家隊和民間隊走的是差異化競爭道路。「國家隊的任務是舉國家之力攻克某一項世界尖端領域或國家級特別重大項目。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航天任務中,國家隊的主導地位和作用不會改變。民間隊則是國家隊的有益補充。」

  「伴隨微小衛星市場的蓬勃興起,中國航天發射『星多箭少』的局面尤為緊迫。」張昌武進一步解釋道,例如:6G網絡建設亟需衛星組網;遙感衛星在基礎設施測繪、環境監測等領域不可或缺;在海陸空交通運輸、精準農業、智慧城市等建設中,導航衛星需求很大……「發展民間隊,能夠有效彌補國家隊火箭譜系中的空白並形成差異化競爭,提高中國航天『上天的效率』。」

  近年支持民企發展政策

  ●2018年11月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計算機、機械、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54家企業與會

  ●2023年7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被稱為「民營經濟31條」

  ●2023年9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

  ●2024年10月 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當年12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盧靜怡

  民企數據

  ●民營經濟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民企數據佔比超九成: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的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500萬戶,佔企業總量的92.3%

  ●民營企業貢獻50%以上的研發投入和研發人員、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

  ●民營企業在多領域實現「從0到1」的關鍵突破:

  ▶在航空航天領域,全國商業航天相關企業中82.4%為民營企業

  ▶在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華為持有全球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4萬件,累計公開專利超過33.6萬件

  ▶在互聯網領域,騰訊的全球專利申請授權總數超過3.7萬件

  ●民營企業是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

  2024年,民營企業進出口24.3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8.8%,佔外貿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5.5%,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數量首次超過60萬家。

  來源:國家統計局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