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憑闌處】沙龍記

●作者為沙龍活動主講《李白、杜甫與泰山》。 作者供圖
●作者為沙龍活動主講《李白、杜甫與泰山》。 作者供圖

  童 心

  周末,尖沙咀彌敦道上的商務印書館,成了我和學生們相約的好去處。

  上午10點,距離沙龍開始尚有1小時,學生已三三兩兩地入場了,不到半小時,書店二樓的演講廳挨挨擠擠地坐滿了人。一張張青春的面孔,頃刻間點亮了這個春天。我心下感動:他們有的住天水圍、上水,一大早爬起來趕路,就為了參加沙龍、聽我的講座,一同在中華傳統文化的世界裏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實在令人欣慰。

  上午11點,沙龍正式開始。第一講是《「西遊記」的法寶規則》。《西遊記》中的各路神仙和妖魔,都使用了哪些「法寶」?這些「法寶」又有怎樣的觸發機制和使用規則?而這些規則的背後,又體現了中國人怎樣的文化傳統乃至哲學理念?我講得逗趣,孩子們聽得有味,踴躍發言、分享見解。一場沙龍不過60分鐘,但這短暫的時光,卻如一條洗禮精神、傳承文化的紐帶,讓我和孩子們成了心靈、情感、文化都愈貼愈緊的好朋友。

  兩天時間,從《西遊記》到李白、杜甫,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柔婉到「把酒問青天」的豪邁,我在一場又一場的沙龍裏,帶領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們徜徉在浩瀚闊大的中華傳統文化世界裏。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心繫家國,迎來香江的又一個春天。

  不少家長、老師和孩子們一同前來,座位不夠,他們就站着;門內的空間不夠,就立在門外,隔着窗子踮起腳,伸長了脖子,一站就是1個鐘。我的好友、中華基金中學廸信校長來為我加油,連連誇讚這沙龍的形式「輕鬆、貼地」。他還說︰「沙龍地點選得好,『既聽講座、又逛書店,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