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共築·創業家」青年:提供空間比給錢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房屋委員會為助年輕人在創業路上大展拳腳,去年推出「共築·創業家」計劃,開放予35歲或以下青年參加,讓他們在房委會轄下商場的商舖免租嘗試創業,特區政府房屋署表示,會積極考慮邀請其他發展商及私人商場的業主加入計劃,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創業機會,同時為本地零售業注入新活力。政府新聞網昨日刊出報道,包括訪問受惠青年,了解計劃如何協助他成功創業,房屋署代表則介紹計劃目標及詳情。
參與計劃的青年任逸民表示,一直希望開設新穎的體驗館,既改變部分人對領養動物的負面觀感,並為流浪貓尋找幸福家園,但高昂的租金是創業夢的最大障礙,直至房委會推出「共築·創業家」計劃,他和拍檔才毅然創業,「這個計劃與其他創業比賽很不同,其他比賽一般提供資金讓參加者去研發或做事,但這計劃是提供一個地方,對我們來說更實際和重要。」
體驗館培養小朋友責任感
任逸民開設的體驗館內,顧客可付費玩桌上遊戲、與朋友互動,其間與等待領養的流浪貓相處,有興趣更可向體驗館的合作機構登記領養。「我們希望改變人們對領養動物的概念,因為很多時聽到街坊談及領養動物,以為那些動物可能會較骯髒或不健康,但他們來到店內,會看見每隻貓都健康,膚色、皮毛都很美。」體驗館並舉辦工作坊,邀請獸醫、獸醫護士或義工,教授照顧貓隻和需要注意的細節。
他特別提到,體驗館的另一個目標是培養小朋友的責任感。「與貓隻相處要有特別的方法,例如不能嚇牠們,不可突然大動作,也不可大聲尖叫。我們會在小朋友入場時提醒這些要點,讓他們學會尊重動物。」
疫後善用舖位成重要課題
該計劃除為有志創業的年輕人提供機會外,同時把新元素帶到房委會旗下商場,實現雙贏局面。房屋署總產業測量師(商業樓宇)馮怡表示,疫後本地零售業面臨挑戰,房委會商場無可避免受到影響,出現空置舖位,善用舖位成為重要課題。「我們就思考,與其將這些舖位重新出租給傳統行業,例如雜貨店或藥房,不如引入新元素和新面貌。同時,我們也希望幫助有創意的年輕人踏出創業的第一步。」
為讓參加計劃的年輕人更快實現創業夢,房委會提供多方面支援,包括為參與者配對業內成功的創業人士作為「星級導師」,在創業過程中提供指導,並協助參加者進行基本店舖翻新,如鋪設地氈、翻新牆身、提供空調和燈光照明等,讓他們以最快速度投入營運。馮怡透露,一些參加者反映生意不錯,裝修費已回本。居民則表示商場多了年輕人,多了新意和新面孔,感到十分開心。
馮怡指,如果參加者能獲利,房委會會收取淨利潤的20%,並再投放到計劃,以支持計劃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