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記冀展港優勢助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

●民建聯2025年兩會建議和提案記者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民建聯2025年兩會建議和提案記者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學怡)全國兩會下月初將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聯顧問李慧琼聯同多位民建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將在兩會期間提出涉及經濟方面的重點建議和提案。李慧琼透露,現時已初步收集44項建議,正進行分析和調研,內容重點圍繞落實三中全會中有關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的要求、進一步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香港優勢,助力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等。

  促進生物科技發展藥物器械流通

  李慧琼表示她自己將在兩會提兩項建議,大力促進生物科技發展和藥物器械流通。一是建議讓內地和香港相關部門企業共同合作生產和開發血漿製品,特別是可以利用香港河套地區打造高端醫療基地,在保障國家生物安全的同時,亦能通過香港這個平台,將血漿製品銷售到「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二是建議採用「真實世界數據」以優化「港澳藥械通」措施,讓一些已在香港進入臨床使用並且醫管局有詳細數據的藥品,可直接到內地註冊,這將為香港打造成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打下堅實基礎,讓具安全、效能及素質的藥械加快進入內地可供使用。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建議,應加強法律保障以支持民營經濟,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並期望有更多更有力的相關政策,以優化營商環境。他亦十分關注漁農業的發展,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及《遠洋漁業管理規定》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具有中國國籍的港澳居民以及由這些港澳居民全資的法人」,使港澳居民可以合法參與我國的遠洋漁業。

  對於中醫藥發展方面,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成員黃英豪指出,香港中藥材標準計劃、中藥檢測能力得到了國際認可,加上大學科研有所突破等優勢,建議應整合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資源,以香港為核心,構建面向全球的「學、研、產、銷」體系,並在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如香港、廣州、深圳等地成立「大灣區中醫藥學研究中心」,將中醫中藥全面推向世界。

  倡「港股通」股息稅10% 吸引內地資金

  在加強金融場所互聯互通方面,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成員陳仲尼建議,推動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形成「A+H」品牌效應,並將此模式推廣至東盟及中東市場,並建議調整「港股通」股息稅至10%,以吸引更多內地資金投資港股,促進市場流動性。

  在支持綠色產業及經濟方面,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執委黃冰芬建議,在香港建立「亞洲自願碳市場」,提升香港在碳市場的話語權及國際認可度,並爭取國家支持,允許內地企業購買2%至3%的替代排放配額,穩定碳信用需求,擴大市場規模。她亦提倡推廣光儲直柔技術,助力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聯成員梁志祥指出,現時港人北上積極,本港有8個陸地口岸與內地往來,但港珠澳大橋口岸在周六日及重大節假日期間或出現嚴重堵塞問題,建議應研究在周六日和重大節假日期間,增加北上港車回港的口岸數量,靈活調節回港車流。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聯成員呂堅則提議,應積極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低空經濟,探索開通深港載人空中航線及低空物流運輸,推動深港機場融合。他亦建議探索無人機跨境快件運輸,優化低空清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