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有征】阜華大廈

  劉 征

  我在武漢住在街道口附近。這裏一條大街兩邊開,左邊是武漢大學,右邊是華中師範大學。在華師後面,還有武漢理工大學。總之,街道口算是一個大學生聚集最多的地方了。

  然後有一棟很不起眼的大廈,叫阜華大廈。有一天,我的一個研究生凱撒跟我推薦此地,說:「老師,這裏挺好的。」

  說完,好像不太放心,又加了一句:「很像香港的九龍城。」然後,又加了一句:「我就在這裏剪髮,剪得很好。」

  沒過幾天,我就看了《九龍城寨之圍城》,鄭保瑞導演、古天樂和林峯主演,還有香港新生代演員。

  然後我就完全理解了我這位學生給我推薦此地的原因,他是把阜華大廈類比成了一個浪漫的江湖。就像《九龍城寨之圍城》所描述的,這地方已經成了一個記憶,就像一個江湖的縮影,有一切的恩怨情仇,以至於我們似乎回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黑幫電影的黃金時代,在當時,香港黑幫電影曾風靡東南亞,乃至在世界上,它都獨樹一幟。

  阜華大廈就是一個大學生心目中理想的避難所。對於一個還沒有步入社會,僅有一些零用錢,又面臨各種作業和比賽的大學生來說,沒有比一個包羅萬象,又便宜的地方更吸引人了。其實,從外表看起來,它只是被夾在各種高樓大廈之間一個很不起眼的大樓。僅有上去的一部電梯,一到周末,就大排長龍。裏面的布局也是那種商住兩用的大樓樣式。每一層有幾戶門臉。走廊相當狹小,只有三四平米。這些單元房當中開滿了枱球檔、小酒吧、青年旅館、足浴和私人影院。依我說,它倒更像香港的重慶大廈和重慶的紅鼎國際。總之是一切玩樂都有,不過比起大商場來,這裏物業費更低,裝修也不及大商場精緻。大家都把這幾個地方譽為烏托邦式的存在。有時想想,當一個人不再關注物質層面,或者物質門檻很低的時候,人就會專注於感受和精神層面的東西,這些地方因此才充滿生機。

  就好像我的這位學生,他在將阜華大廈比作九龍城之前,剛剛看完了《九龍城寨之圍城》,然後還特別強調他就在阜華大廈剪髮。因為在「九龍城寨」裏黑幫老大龍捲風就開了一間理髮館,他是這座城寨的靈魂。我所知道的重慶大廈也是王家衛鏡頭下的《重慶森林》,或者再加上一部,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這些電影當中描述的地方都十分貧窮,可這幾位卓越導演只關注了生活當中的性情。其中有愛、恩義、平淡而安寧的鄰里溫情。在這些導演各自的風格當中,這些主題都呈現出不同的光譜。

  我想我要感謝我的這位學生,他將這個地方類比了一個我能夠想像出來的地方。即便這裏我未曾去過,或者只從門前經過,可它發生的事情是我所可以理解的。不需要經驗、不需要解釋,也不需要反思,就是一種人人都擁有的天然的感覺,被展現在重要的位置上來,令感覺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