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坊間速測流感工具準確率僅20%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兒科醫生關日華幫4歲小朋友做快測。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茗  攝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兒科醫生關日華幫4歲小朋友做快測。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茗 攝

●專家指,坊間多款快測包質量參差,有些準確率更低至20%,呼籲政府立法規管。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茗  攝
●專家指,坊間多款快測包質量參差,有些準確率更低至20%,呼籲政府立法規管。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茗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茗)香港季節性流感肆虐,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表示,截至2月12日的數據顯示,特區政府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已錄得310宗流感相關的嚴重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儘管坊間的快速測試工具可以幫助篩查病毒感染,惟市面多款快測質量參差,某些更出現「假陰性」情況,準確率低至20%,有機會導致延誤診斷,令病情惡化,呼籲市民特別是幼童應盡快接種疫苗。

  關日華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310宗嚴重併發症及死亡個案中,9宗為兒童,301宗為成人,較去年同期180宗(6宗兒童、174宗成人)增長70%,令人關切,而初生至5歲幼童因呼吸道感染需住院及深切治療部比率,更是6歲至15歲小童的6倍和4.7倍。

  市面有不同的快測工具,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客座副教授招彥燾表示,有的準確率高達90%,有的卻低至20%,就出現病徵快側結果總是陰性,這可能是病人病毒量較低、採樣手法不當、保存方法不當,以及廠商為降成本將貨就價影響性能的因素導致,「這樣直接導致患者錯過隔離和接受治療的黃金時期。」

  非常微弱線也應視為陽性

  招彥燾並指出,測試結果的顏色和強度也會影響使用者的判斷,在同等病毒量情況下,劣質快側顯示的顏色較優質的弱很多,導致用戶對測試結果出現錯判,「即使是非常微弱的線也應當被視為陽性。」

  他呼籲政府立法規管市面上販售的快測產品,確保市民所購買的快測物有所值,同時政府應加強宣傳教育,讓市民明白快測的病毒種類並非愈多愈好,並提醒市民在不確定快側結果時,可以做多次,但若「三盤兩勝」,則每次測試時間需間隔一至兩小時,以確保測試的準確性。

  學童進入校園前要量體溫

  關日華則表示,流感、鼻病毒、人類偏肺病毒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等傳染病,都在農曆年後同時爆發,幼童感染後出現重症風險增加,呼籲市民盡快接種流感疫苗,並選擇有認證的病毒檢測工具,倘有不適要盡快求醫。

  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周慧珍指出,校方已根據衞生署通知,向家長發通告需要記錄學童體溫、學童進入校園前亦要量體溫,而儘管目前校內未爆發感染情況,但仍會加強校園清潔。她同時呼籲有關部門給予更多指示,讓校方獲知哪種快側工具更適合在校園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