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為灣區把脈 港應積極融入
郭靈 資深傳媒人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近期對大灣區進行了全面調研,先後走訪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深港河套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夏主任今次的調研除顯示出中央對大灣區整體協同發展的高度重視外,更反映今年開始大灣區發展將進入提速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港府應認真體會和學習中央對大灣區規劃的中心理念,抓住發展機遇的同時,要有融入大灣區發展的緊迫感和積極性,發揮出「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打造高水平、高質量的對外開放高地,提高城市間的協同效益,為大灣區和國家發展貢獻出更多的香港力量。
綜觀今次夏寶龍主任的調研路線可以看出,中央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內多個合作平台的整體發展,以及相互間的聯繫與協同發展,使產業在城市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鏈,增加協同效益。其實在1月時夏寶龍主任就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以更加務實的舉措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加快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形成規模,不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人才鏈,打造一批標誌性、有帶動效應的工程和項目,夯實大灣區產業發展基礎。
以深港河套及前海為例,河套區是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而前海則是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支援高科技企業及國際科研創新發展,因此兩個平台的發展應有更多的互動與交流,以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香港作為連接河套與前海的主要城市之一,要有協調和促成兩個平台平行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投入更多資源來推動融合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河套區的創新科研及前海的現代金融、服務業的高質發展潛力。
事實上,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城市之一,擁有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航運、貿易聯繫,要更多地發揮出大灣區內發展引擎及「灣區聯繫人」、「超級聯繫人」的作用,除做好河套與前海之間的聯繫人,亦要做好與南沙、橫琴,以至灣區內各城市的聯繫人,通過積極主動融合發展,把人才、物資、資金、信息等創新高質量發展要素擰成一股繩,並形成跨境流動,輸出國際市場的涓涓細流,打造國際化大灣區城市群的同時,推動本地經濟和產業升級轉型,為未來發展找到新的高質量增長點。